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宋徽宗趙佶愛看球賽 在皇宮成立專業(yè)球隊

2014/6/23 12:07:00 點擊數(shù): 【字體:

宋徽宗趙佶愛看球賽 在皇宮成立專業(yè)球隊

  蹴鞠,意指用腳踢球,是中國有史料記載的最早足球活動。在漢、唐、宋時代尤為盛行。

  《漢書·霍去病傳》注:“鞠,以皮為之,中實以毛,蹴蹋而戲也。”鞠是以動物皮經(jīng)過加工后縫制成圓形空囊,內(nèi)塞動物毛而成。它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最初的功能是用于訓練武士的。武士經(jīng)過蹴鞠訓練,可以健筋骨,活四肢,增體力,以便提高戰(zhàn)斗力。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體育娛樂活動。

  蹴鞠分有雙球門的直接對抗競賽、單球門的間接對抗比賽和沒有球門的散踢白打三種形式。當時球門是“樹兩修竹,絡網(wǎng)于上,以門為度球。球又分左右朋,以角勝負。”

  唐代詩人王建在《宮詞》第七十三首中寫道:“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毬。一半走來爭跪拜,上棚先謝得頭籌。”說的是寒食那天,兩隊宮人在殿前進行“步打毬”比賽。此時,皇上駕到,其中拔得頭籌的那一隊(比賽的一半人),紛紛停下來跪在地上謝恩,因為對拔得頭籌者皇上有獎。第八十一首中則又寫到另一個蹴鞠場面:“宿妝殘粉未明天,總在昭陽花樹邊。寒食內(nèi)人長白打,庫中先散與金錢”。寫的是寒食一大早,宮女們宿妝未卸,就已經(jīng)開始進行“白打”了,優(yōu)勝者要得到金錢獎勵。在這兩首詩中,不論“步打”還是“白打”,都是“蹴鞠”之戲。

  皇宮中有足球活動,民間同樣有。請看詩人王維《寒食城東即事》詩中的描述:“蹴鞠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里。”球踢得高過飛鳥,看來球藝不錯。另一位大詩人杜甫在《清明》詩中也指出:“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秋千習俗同。 ”說明清明時節(jié)蹴鞠和蕩秋千的風俗在各地是相同和廣為流行的。

  北宋時期,踢球運動在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市)非常流行,當時,不僅老百姓喜歡踢球,連皇帝也喜歡。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和宋徽宗趙佶是北宋歷史上著名的球迷皇帝。

  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是軍人出身,喜歡體育運動,看到踢球能鍛煉身體,還能帶來無窮的樂趣,就將踢球作為工作之余最主要的體育和娛樂活動。宋代名畫家蘇漢臣繪《宋太祖蹴鞠圖》,圖中共有六個人,前面是身體較為肥胖的宋太祖趙匡胤與其弟趙光義(宋太宗)在面對面蹴鞠,站立在一側(cè)和后邊觀看的是大臣趙普、楚昭輔、黨進、石守信,他們都是宋朝開國元勛。通過他們伸長脖頸瞪大眼睛聚精會神的表情,不難看出他們都是球迷。

  值得一提的球迷皇帝是宋徽宗趙佶。趙佶并不喜歡親自踢球,可是,他特別愛看球賽。他在皇宮里成立了專業(yè)的球隊,這是拿工資的國家隊。趙佶規(guī)定,每年在他過生日的這一天,文武百官祝壽之后,皇宮里的球隊都要進行足球比賽,以滿足他喜歡看球賽的心事。趙佶規(guī)定,球隊在比賽時,贏球的一隊有獎,而輸球一隊的隊長(當時叫“球頭”)則要挨鞭子抽和用黃白粉涂臉。這種懲罰方法,并不是趙佶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而是當時的殿前都指揮使高俅出的餿主意。

  趙匡胤和趙光義只是把玩球當成一種業(yè)余愛好,并沒有因此耽誤工作。而趙佶玩物喪志,有時把正經(jīng)工作都耽誤了。

  南宋時期,蹴鞠也是市面繁華的標志之一。詩人陸游在《春晚感亭》詩中云:“寒食梁州十萬家,秋千蹴鞠尚豪華。”他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詩句,說明清明是蹴鞠的好日子。為了滿足蹴鞠活動的需求,蹴鞠愛好者還成立了自己的組織,由于鞠是圓的,因此名曰“圓社”,相當于現(xiàn)在的足球協(xié)會或者足球俱樂部。

  既然成立了足球俱樂部,就要開展活動。于是,各地紛紛成立自己的足球隊,開展賽事。南宋周密在其傳世之作《武林舊事》中,就開出了兩支球隊的陣容,以及參賽球員名單和他們在球場上的具體位置與職責:“左軍一十六人;球頭張俊、蹺球王憐、正挾朱選、頭挾施澤、左竿網(wǎng)丁詮、右竿網(wǎng)張林、散立胡椿等;右軍一十六人:球頭李正、蹺球朱珍、正挾朱選、副挾張寧、左竿網(wǎng)徐賓、右竿網(wǎng)王用、散立陳俊等”。

  有男子足球隊,也有女子足球隊。據(jù)宋元時代著名學者馬端臨的重要著作《文獻通考》介紹:“宋女弟子隊153人,衣四色,繡羅寬衫,系錦帶,踢繡球,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沈陽日報(2014-06-23)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途W(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網(wǎng)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