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學評論家汪宏華新評唐詩《游子吟》,認為《游子吟》既是頌母詩,又是勵志詩。
汪宏華認為,《游子吟》最后兩句揭示作者已經厭倦了游子的生活,既然矛盾不能調解,既然母恩無力回報,那就不要做社會最底層的小草了,做一棵參天大樹吧!或許稍能蔭庇、反哺,報答母恩之一二。事實上,作者孟郊也是這樣做的,早年漂泊無依,凄苦潦倒,曾周游湖北、湖南、廣西等地,屢試不第,直到46歲才中進士,50歲才得到一個溧陽縣尉之職,但他馬上就將老母接過來一起住了。《游子吟》題下作者自注即是“迎母溧上作”。可見,作者將矛盾推向極端的用意不是要讓人對母愛敬而生畏,無所作為,而是激勵游子以母愛作為求學的動力,改變草根命運,將來更好地報答母恩。游子與母親的價值取向同出一源,先為國盡忠,再為親盡孝,為此可隱忍任何痛苦。所以說,《游子吟》不僅是頌母詩,還是勵志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