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guān)注 >> 瀏覽文章

豐碑最初不是“碑” 指埋藏于地下的“引棺木”

2014/6/24 9:54:12 點擊數(shù): 【字體:

  豐碑,詞典的解釋為:“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偉大的功業(yè),有永久價值的證物或著名的事例,尤指值得記載或保存的藝術(shù)上或智慧上的成就。”不過,豐碑最初可不是碑,而是一種埋藏于地下的“引棺木”。

  據(jù)《禮記》記載,古時天子和諸侯下葬時,需要抬沉重的棺槨;下棺時,需要一種固定繩索的工具,而豐碑就是這種固定繩索的工具。《禮記·檀弓下》中載:“公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鄭玄的注解為:“豐碑,斫大木為之,形如石碑,于槨前后四角樹之,穿中于間,為鹿盧,下棺以纖繞。天子六纖四碑,前后各重鹿盧也。”“鹿盧”今寫作轆轤。這就是說,古時殯葬天子或諸侯,都是用大木來引棺入墓的,這大木的特定稱謂就是“豐碑”。

  最早的豐碑,上面是有圓孔的,然后用轆轤將繩索穿過中間的圓孔,或者纏繞其上,借以引棺下室。這樣看來,豐碑最早的作用,相當于今天建筑工地上所用的叼板機,其工作原理大致相同。北周庾信在《周柱國楚國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中寫道:“邑里蕭索,宅惟荒涼;豐碑下柩,題湊遷喪。”清人朱彝尊在《夜明木賦》中也有“如場之轉(zhuǎn)碌碡,如纖之拽豐碑”的記敘。這就進一步闡明了豐碑的“引棺木”的作用。

  最早的豐碑不是石頭雕的,而是木頭砍成的,漢代以后才改用石頭,想必是防止“豐碑”腐爛吧。

  據(jù)《周禮》記載,使用豐碑下葬,也是有規(guī)格的,換言之,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豐碑下葬的,“公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只有天子駕崩了,才可以使用豐碑下葬,所以豐碑最初僅是天子的專利;后來,才慢慢擴展到諸侯和皇親國戚;再后來,才擴展到普通百姓。不過,老百姓早忘了豐碑最初的作用,而是將它刻上字,立在墳墓的外面,用以紀念逝者,“垂名跡于不朽,樹風聲于沒世”。此時的豐碑,早已悖離豐碑最初的作用了,豐碑,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碑”。劉鍇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太原日報(2014-06-24)
0
相關(guān)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shù)網(wǎng)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