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皇五帝”開始,到清末最后一個皇帝,在611個帝王隊伍里,不乏“圣君”、“英君”、“明君”、“昏君”和“暴君”。這些各色各樣、各型各款的帝王,在中國古代政治史上寫下了令人敬仰、心酸、嘆息和可笑的篇章。筆者把三位不同特點的皇帝介紹給讀者,但愿能透過外顯的偶然情節,捕捉內藏的歷史發展的必然,啟迪人們更全面的認識社會現象和中國歷史發展的脈絡,更自覺地認識到,人民群眾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英雄。
“超級學霸”———康熙帝
康熙(公元1654-1722年),8歲繼位,君臨天下61年,是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康熙好學,帝王中無人能敵,堪稱“超級學霸”。
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微積分的發明者)曾說過:康熙的求知欲強烈到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這位受大清文武百官頂禮膜拜的君主帝王,竟可以同傳教士每天三四個小時關在房間,如同師生一樣的相處,熟悉各類精密儀器,共同鉆研各門學科的知識。教士們上完課離開,康熙竟意猶未盡,自己還反復復習授課內容,有時還會叫來幾個皇子講課給他們聽。康熙當時請了西方的不少學者(當時叫傳教士)給他講西學,內容包括天文學、數學、地理學、動物學、解剖學、化學、藥學、音樂,甚至包括哲學、社會科學和外語,光聽講解天文學的書就有100多本。1780年,康熙組織西方專家學者,用了10年時間,繪制了當時全世界最好、科學水平最高的中國地圖———《皇輿全覽圖》。遺撼的是,這樣一個重要的成果卻被作為密件塵封在內務府,社會上根本看不見,沒有對當時經濟發展起到什么作用,反倒是參加測繪的西方傳教士把寶貴的原始資料帶回了西方整理發表,使西方在很長時期對我國地理的了解要超過中國人。
康熙在學習之余,還組織編纂了《古今圖書集成》、《全唐文》、《康熙字典》、《律歷淵原》等書籍。在出巡途中,深夜乘舟或居行竹幄,讀《易經》、覽《尚書》,讀《左傳》、誦經詩,賦詩著文,日以為常。他不僅讀書,還親自動手演算習題,親自撰寫科學文集《幾暇格物編》。令人驚奇的是,他還出版了自己的科學論文《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論》。他不僅喜歡讀書著文,還喜歡做試驗,在宮里做化學試驗、設實驗室制藥,推廣用金雞納霜治瘧疾和種牛痘以防天花(在皇子、宮女身上做實驗)。更讓人叫絕的是,他還在當時中南海豐澤園的一塊稻田里,發現了一株高出眾稻的成熟稻穗。于是他把這株早熟的稻穗摘下來,決定第二年再種,看它是否比別的稻子早熟。第二年試種的結果,還是比別的稻子早熟。從此,他便以此為種子,培育了新的雜交稻種。這種新稻種所產之米叫“御苑胭脂米”,色紅味香,煮粥最美。
康熙一生兢兢業業,把全部精力和學識、才能貢獻于統一國家,捍衛主權,發展生產等方面,為中國社會前進作出了重要貢獻,不愧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位英明君主。
為“學霸”而發:
學生學霸點個贊,
帝王學霸太罕見。
皇宮校園雖不同,
都有學霸一片天。
“節儉大叔”———漢文帝
文帝,名劉恒(公元前202—前157年),在位23年,終年46歲。文帝即位后,以德服人、勵精圖治、勤儉節約,使西漢進入了強盛安定的時期,著名的“文景之治”就是文帝與其兒子景帝共同開創的。
漢文帝是歷史上有名的節儉皇帝,關于他節儉的事,史書已有不少記載。文帝即位時,有人進獻一匹千里馬,文帝非但不接受,還明白詔示天下:“朕不受獻也”。下令各地不得進獻任何物品。有一次,手下人想為他建造一個露臺,文帝找來工匠計算費用,算下來大致要花費100斤黃金。文帝認為這太浪費了:“百金(漢代一斤黃金為一金)相當于普通民戶10家的財產。我現在住在先帝的宮室里,常常感到不相稱,還要造什么露臺呢!”
文帝在位期間,不斷采取措施減輕人民負擔,文帝二年(前178年),文帝下詔將田租減半,公元前168年又下令再次減免田租的半數。次年,又將租稅完全免除,在長達12年中不收田賦。對漢朝的“算賦”(人頭稅),文帝也予以減少,由每人每年120錢減為40錢。稅賦的大量減少帶來的是朝廷經費的大量減少,開支也大大縮減。文帝帶頭厲行節儉,他平時穿的衣服,是用黑色的綈(一種普通的絲織品)制作的。他所寵幸的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帳無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身為皇帝及其寵姬,平時起居衣服如此簡樸,是歷史所罕見的。文帝做了23年皇帝,對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常常減少各種用度和開支。他即位的第二年,下詔撤消衛將軍統率的用以護衛宮廷的軍隊,以節省軍費,又下令將太仆掌管的御用馬匹予以裁減,只要僅夠皇帝使用就行了,多余的馬匹統統交給各地驛站,作為驛馬使用。
文帝臨終之前,在遺詔中規定:他生前建造的陵墓只用瓦器修建,不準用金銀銅錫作裝飾,不許動用車馬和陳列兵器,治喪期盡量縮短,大大減少了喪事成本和因國喪導致的損失和消耗。文帝一直到死,都在恭行節儉,真不愧是歷史上著名的“節儉帝”。
有道是:
粗茶淡飯黑布衣,
節儉大叔無人敵。
君若問詢何許人,
堂堂漢朝劉恒帝。 “斂財阿哥”———漢靈帝 靈帝,名劉宏(公元166—199年),13歲繼位,在位22年,終年34歲。要問靈帝有什么癖好的話,那就是愛財如命。光和元年,劉宏別出心裁地在皇家花園西園中開設邸店,稱為西邸,將朝廷官職爵位公開標價出售,價格視官爵大小而定,二千石級的郡太守,售價2000萬錢,四百石級的官爵賣400萬錢。縣令的價格,按縣的范圍大小、物產豐饒與否來確定。那些按規定應該升遷的官員也得出錢,但價格優惠,只需一半或三分之一。若不肯出錢,就讓出錢的人先升。西邸“老板”劉宏經營的手段也很活,富翁買官,先付清錢后即給官帽,經濟條件不好的人買官,可以賒欠,等官職到手上任后再付清,但價格要翻一倍。其結果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新官到任后,往往在老百姓身上大肆搜刮,將成本加倍賺回來。為了儲藏賣官所得錢財,劉宏特地在西園建起一間金庫,財源廣進,金庫四溢。劉宏甚至譏笑桓帝劉志(劉宏的前任)無能,不懂經營家產。
后來,刺史、郡守以及地方官推薦的優秀人才升遷或調動都必須交納“修宮錢”和“助軍費”,富裕的地方交納高達二、三千萬,貧窮的地方酌情減少。新官上任,必須先到西園談妥價錢才能赴任。清廉之士要求辭職,一律不準。一個叫司馬直的官員,被任命為鉅鹿太守,按照價格,他需付700萬錢,但司馬直以廉正著稱,宦官出于優待,只向他收300萬,司馬直接到詔書后,氣憤之極,要求辭職,未批準,只好啟程,在途中上書力陳時弊,行至孟律服毒自殺。劉宏嗜財如命,糊涂而又荒淫無度。東漢王朝雖然不是在靈帝時告終,卻是由他埋下了滅亡的禍根。
這真是:
官帽明碼標價,
斂財眼都不眨。
江山搖搖欲墜,
貪腐無以復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