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才多藝的高漸離
本是燕國街市上的屠狗者
戰國后期,秦國在吞并韓國、攻破趙國都城邯鄲后,燕國相對安逸的日子終結了。
根據《史記》記載,當時燕國的太子丹,曾在秦國做人質。逃回燕國后,他找到了荊軻,一起琢磨抵抗秦國的法子。
荊軻祖上是齊國人,后來遷居衛國,也曾在邯鄲“漂”過一陣子。他喜歡讀書、擊劍,到燕國后,和一個以宰狗為業、擅長擊筑(戰國時的一種樂器)的人交好。這個人,便是高漸離。荊軻愛喝酒,倆人常常在燕國街頭對飲,酒至酣處,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著節奏唱歌。二人哭哭笑笑,街市上來來往往的人,他們也不放在眼里,照樣我行我素。
為好友荊軻送行
唱出千古名句
司馬遷在《史記·刺客列傳》里提到高漸離不過寥寥數語,卻讓人印象深刻。
當時,荊軻打定主意,要到秦國去刺殺秦王。太子丹也派人找來了天下最鋒利的匕首,并用毒藥淬煉它。為了讓計劃萬無一失,他還找來13歲就殺人的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臨行那天,太子丹的賓客和知道這件事的人,都穿上白衣素服,來到易水邊送別荊軻。
高漸離帶著無限悲涼的心情,在易水邊擊筑,荊軻也相和而歌,兩位友人完成最后一次“合作”。
正當送行者被歌聲打動,忍不住流淚的時候,高漸離上前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好友刺秦失敗
他隱姓埋名給別人當下人
到了秦王殿前,荊軻趁著為秦王呈上地圖時發起進攻,但秦王嬴政反應迅速,躲過一劫。荊軻最終被侍衛所殺。
這件事,徹底惹惱了秦王,隨即發兵攻打燕國。幾年后,燕國被滅。
秦國通緝太子丹的門客,高漸離隱姓埋名給別人當下人。干活兒的時候,他聽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擊筑,熟悉的音樂喚起了他的回憶,他對別人說,這擊筑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
下人把這話告訴了主人,高漸離的一身本事也就“暴露”了。考慮到隱姓埋名不是長久之計,高漸離索性坦白了自己的身份。
驚天之舉
擊筑行刺秦王
事情傳到秦王那里,秦王既欣賞高漸離的擊筑技藝,又忌憚他是荊軻的朋友,便熏瞎了他的眼睛,讓他擊筑。
日子久了,高漸離和秦王的關系也越來越近。站在高漸離的角度上看,他完全可以選擇忘掉仇恨,就這么當一個宮廷樂師。然而,高漸離似乎無法茍活。他把鉛放進筑中,趁進宮擊筑時靠近秦王,舉筑砸向了秦王。
如果說荊軻籌謀已久的刺秦計劃還有一絲成功的希望,那么高漸離這次刺殺,幾乎就是以卵擊石,毫無勝算。最終,高漸離被秦王殺掉了。秦王從此再不親近其他諸侯國的人。
高漸離的刺秦,到底是為燕國,還是為好友荊軻?《史記》沒給出答案。
如何評價
“刺秦”
戰國末年,像荊軻、高漸離這樣的刺客,還有不少。他們的行為,有沒有影響到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步調呢?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一位學者認為,刺秦,是少量所謂“義士”的個人行為,對于秦國一統天下毫無影響。在歷史上,對于這種行為,大致存在兩種態度:
一種是贊揚、肯定。不少人認為,刺客們的行為是講義氣的壯舉。司馬遷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史記·刺客列傳》里說,這些刺客的“義舉”,或成功或失敗,但他們都沒有違背自己的良心,也都因此揚名后世。
另一種觀點認為,荊軻、高漸離等人的“義氣”是一種“愚忠”,沒有認清當時的形勢。
(記者 李笑凡 楊曉楠 顧問: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石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