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從董狐的“書法不隱”看史官的命運

2014/7/17 10:58:04 點擊數: 【字體:

    本文來源:《學習時報》2007年4月23日第16版,作者:陳中浙,原題:《從董狐的“書法不隱”看史官的命運》

    董狐是古代有名的史官,《左傳》宣公二年的《晉靈公不君》,記載了他“書法不隱”的一段歷史。晉靈公殘暴、驕橫,不但隨心所欲殺廚子游尸、以彈射行人取樂,還對國相趙盾的屢次進諫懷恨在心,欲除之而后快。趙盾為了自保,只好逃離都城,到外地避難。在趙盾還沒有逃出國境的時候,他的同族趙穿舉兵殺死了靈公。然后趙盾又回到晉國,另立晉成公為國君,自己繼續擔任國相。對這一事件,晉國史官董狐認為,殺死靈公的真正責任者應該是趙盾,并直言不諱地在史冊上記下:“趙盾弒其君”。趙盾大為吃驚,解釋自己并無弒君之罪。董狐說:“子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孔子對他們倆人稱贊道:“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即趙盾),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境乃免。”后來人們把正直史官直書其事的文筆,就叫做“書法不隱”或“秉筆直書”。

    董狐的“書法不隱”并沒有給他帶來殺身之禍,但是,在很多事件中,那些正直的史官為了“書法不隱”,卻往往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唐史官劉知幾對此有一個解釋,他說:“夫為于可為之時則從,為于不可為之時則兇。如董狐之書法不隱,趙盾之為法受屈,彼我無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在劉知幾看來,董狐之所以能夠“書法不隱”并擅名今古,是因為有趙盾的配合。如果不是趙盾“為法受屈”,恐怕董狐就兇多吉少了。所以,劉知幾就把董狐的這一“書法不隱”稱作是“為于可為之時”,即趙盾讓董狐具有了“為”的可能。趙盾是國相,完全有能力讓董狐閉口。所以,如果趙盾不“為法受屈”,殺董狐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如果是這樣的話,董狐就是“為于不可為之時”了。可以說,史官的命運并不是掌握在他自己的手里,而是由被實錄者、當權者來決定的。所以,歷史上如董狐一樣“書法不隱”的史官往往沒有董狐那樣幸運。

    下面這位記錄在《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里的史官其“書法不隱”就是劉知幾所說的“為于不可為之時”了。春秋時期,齊莊公與大臣崔杼發生了爭奪美女之戰。崔杼借機殺了齊莊公,立了齊景公,自己做了國相。于是,齊國太史就記下了“崔抒弒其君”的史實。崔抒不愿意在歷史上留下弒君的惡名,就把這個太史殺了。太史官有三個弟弟,長兄被殺,大弟執簡復書。大弟被殺,二弟續寫。二弟被殺,三弟仍舊秉筆直書。崔杼連殺三人,不敢再殺,弒君的史實才得以流傳。可見,史官對自己的責任非常明確,為了真理,勇往直前,不達目的不罷休,即使死也在所不惜。但是被記錄者、擁有大權的崔杼并不像趙盾那樣“為法受屈”,連殺三個史官,根本不給史官實錄的機會。由此可見,要做一個“書法不隱”的正直史官,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這當中既需要勇氣、責任感和策略,也需要一個寬松的政治環境,例如當權者是否給予實錄的機會。

    “史,記事者也”,史官的工作就是實事求是記錄歷史上所發生的一切。可以說,歷史雖然記錄著過去,其目的卻是為了現在和將來。因而,史官的責任非常重大,他們的記錄直接關系到后人對前人的看法及歷史的發展。對于這一點,歷代帝王也很明白。按照唐太宗的說法,這種記錄歷史的工作,可以起到“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的作用。不過歷代君王讓史官實錄是有選擇、有條件的,若是對自己有利的事,就可以給史官一個“可為”的環境,若是對自己不利的事,則絕對不容許史官實錄。與此相反,史官們都深知“直筆者,不掩惡,不虛美,書之有益于褒貶,不書無損于勸誡”的道理,對當時發生的事情都要如實記錄下來,哪怕危及性命也在所不惜。因而,記錄者與被記錄者就必定會出現沖突。在這個時候,如果被記錄者也像趙盾那樣“為法受屈”,配合史官董狐,那么史官不但可以保全性命,而且“書法不隱”也會成為事實。如果被記錄者像崔杼那樣不“為法受屈”,那史官恐怕就性命難保了。中國歷史上史官們屢遭厄難,原因大多在此。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學習時報(2014-07-17)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