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古人如何過“大暑”:發冰票 賞荷花 暑月游船

2014/7/23 11:56:47 點擊數: 【字體:

  中新網北京7月23日電(上官云) 今天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暑”,此時正值中伏前后,為農歷六月大熱之時,是農業生產的關鍵時節之一。同時圍繞大暑前后又有許多消暑習俗,在“吃”這方面尤為顯著。23日,著名民俗專家蕭放接受記者采訪,講解大暑的由來以及從古延續至今的部分習俗。

  飲食:北方流行“貼伏膘” 南方蘇州享用涼冰

  作為農事節氣,最早記載大暑的是《逸周書·周月解》。該書中明確指出,“夏三月中氣,小滿、夏至、大暑”。據蕭放稱,二十四節氣系統至周秦時期應已出現,漢代劉安主持編撰的《淮南子》有二十四節氣的完整記載,大暑就在其中。

  “書中的《時訓解》中記載大暑時節的氣象物候,表明‘大暑之日,腐草化為螢。又五日,土潤溽暑。又五日,大雨時行’,意指若這些物候氣象不應節氣出現,就會對農事、環境與社會不利。”蕭放解釋,所謂“腐草不化為螢,谷實鮮落。土潤不溽暑,物不應罰。大雨不時行,國無恩澤。”就是說大暑時節就要濕熱、高溫,這對稻作農業等豐收有好處。

  正因為與農事密切相關,因此在漫長的社會發展歷程中,逐漸衍生出農俗諺語:“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大暑連陰,遍地黃金”,亦表明大暑來臨前后是一年中最熱、農作物生長最快、最關鍵的時期。

  既為酷熱節令,在三伏天熱人們很是注意飲食,在北方將之稱為“貼伏膘”。這個時候,北方人的習俗是吃面條、餃子、雞蛋等,北京俗語為“頭伏餑餑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北京人還會做冰鎮酸梅湯沿街叫賣;在南方,蘇州人除了享用涼冰外,還有許多消暑的風物,樂善好施者在門口普送藥物,“廣結茶緣”。

  古人如何過大暑?發冰票 賞荷花 暑月游船

  由于酷熱氣候,在以大暑為代表的三伏天內,人們以安居靜養為主。為了消暑,還發明了種種民俗,在古代尤為昌盛。蕭放說,古有伏日頒冰之儀式,即伏日將頭年臘月窖藏的寒冰取出,供人們消暑。

  “唐宋至明清帝都京師,入夏即有皇家賜冰之舉。宋代朝廷從初伏日開始,‘每日賜近臣冰,人四匣’。明代還會在立夏日,賜冰給文武大臣。明代文學家鐘惺《夏冰》即是對此事的記載。”蕭放表示,當時在京城有敲擊冰盞、沿街叫賣涼冰的小販,直到清代仍存,“冰盞發出的聲音清脆悅耳,史料記載其‘清冷可聽,亦太平之音響也’。至晚清,北京仍有賜冰之舉。從暑伏日到立秋,各衙門例有賜冰,按照官員等級不同發放‘冰票’,人們憑借冰票自行領取。”

  沿湖賞荷花,亦是古人消暑的佳趣。盛夏六月荷花盛開,無論北京、杭州、南京,人們在傍晚時分,出門欣賞新開的荷花。相較而言,蕭放認為北京什剎海“荷花最盛”,舊時每至六月,士女云集。而杭州西湖自唐代以后開始種植青蓮,文人雅士暑日則泛舟其上;而南京的莫愁湖、玄武湖是盛夏賞荷的勝地。

  “暑月游船也是當時民俗之一。舊時南京人在大暑時節,乘船夜游秦淮,‘呼茗清談’,賞月觀景,風光無限。”蕭放稱。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2014-07-23)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