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朱元璋耗時21年修筑南京明城墻 蜿蜒35.3公里

2014/8/7 11:04:47 點擊數: 【字體:

  受訪嘉賓: 夏維中

  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史教授

  中國明史學會副秘書長

  撰稿:揚子晚報記者 黃珊

  名家有言:“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南京的城墻是這座城市的標志和名片,無論你行走在南京城的東南西北,都可以看到巍峨城墻的影子,都能感受到明朝在這座城市留下的印跡。而當你漫步在城墻上,會讓你有居高臨下的感覺,就像站在小小的山頭上一樣,可以俯瞰四下里的風光,城里人煙輻輳,街巷縱橫,城外湖光山色,田園阡陌一覽無余,心里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神秘感。如今,用規制統一的城磚砌就的城墻,早已寫滿滄桑,顯得斑駁而古老,這一塊塊城磚背后離不開古代南京人優秀的創造精神,離不開現代南京人的保護意識。南京明城墻的發展史猶如一組凝固的樂章,奏響在南京城市的發展中。

  穿越風雨:

  600余年,無法沖刷的歷史奇跡

  南京明城墻在經歷了600年的風雨沖刷后,如今依然有著三分之二殘破的老邁身軀挺立在山水林壑之間。歷經十朝都會,有二十多位帝王曾經深情地眷顧這塊龍脈虎地,在時間上和空間里,一代一代地在它的土地上做建筑的層壘,修復再重建,周而復始,成就了古都南京城墻的建筑實體。

  清代有個作家叫吳敬梓,他曾在南京的秦淮河畔生活過多年,對南京的人文歷史十分熟悉,他在《儒林外史》中這樣寫道:“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門十三,外城門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轉足有一百二十多里”,很清楚地記述了南京城墻的來歷和規模。

  南京明城墻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的產物,東連石頭城,南貫秦淮河,北帶玄武湖,并將歷代修筑的城垣都囊括在其中,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建造在江南的統一全國的都城城墻,可謂是繼中國秦長城之后的又一歷史奇觀。公元1368年,朱元璋采納了學士朱升“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耗時21年之久,修筑了蜿蜒盤桓達35.3公里,南京歷史上最具規模的城墻,史稱明城墻。

  歲月之痕:

  融山水城林的美麗過往

  城墻的發展離不開城市的發展。當我們的前人為著生存發展的需要,在自己生聚養息地域的邊緣,堆起第一抔黃土,聳起第一道高墻的時候,有意無意中他們就落下了華夏人類社會文明進程極其重要的一筆,那就是自此勾勒凸現出人類社會結構的兩大范疇——城市和鄉村的輪廓以及分野。城墻之內是城市,城墻之外是鄉村。以當年南京明城墻所括的城市看,南京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城市,因此明城墻當然成為世界上最大、最長的一座古代城垣。

  城走國,墻走方。中國歷代城墻都呈“國”字狀,方方正正。這個傳統卻在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這兒走成了“自由化”。有道是“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勢”,南京明城墻的總體布局一舉擯棄了方正規矩的古代都城型制,而大膽地利用丘崗筑城墻,利用河湖為城河,融山水城林為“墻”所用,成為一座極具創新意義和美學價值的城墻精品。

  情感走廊:

  永不“老去”的關注目光

  “再堅固的城墻也經不起人為的破壞,數百年的滄桑,南京城的宮城、皇城、外廓三圈城墻已毀壞殆盡,惟有剩下內城墻30余公里。盡管千瘡百孔,大體依然屹立。”一處遺產能否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周圍環境氛圍很重要。尤其是明城墻這樣的個體,明城墻作為老城的外圍景觀,其地位的提升不能僅依靠保護墻體,規劃明城墻風光帶,還需要整個城市風貌的和諧統一。

  城門定義著街道,街道規定著城市的布局。歷經漫長歷史,南京城門、街道旁的很多古建筑都被現代高樓所取代,但好在它的走向從沒改變,非常難得。我們研究城墻,申報文化遺產,樹立更好的城市和旅游形象,都不應該是最終的目的,而是為了保護城墻,守住這份歷史遺存,和在歲月的見證中不會褪去的那種情感。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揚子晚報(2014-08-07)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