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曾以西門豹投巫治鄴、曹操銅雀三臺和建安七子等歷史典故聞名于世。在近日舉行的東亞古代都城暨鄴城考古歷史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認為,鄴城遺址是東亞地區早期都城建設的“祖型”。
鄴城遺址,在今河北臨漳地區。鄴城歷史上曾先后作為曹魏、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個朝代的都城,居黃河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享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的美譽。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鄴城考古隊隊長朱巖石表示,鄴城是橫長方形的,布局整齊,并具備完整的功能分區,證明鄴城開建之前具有都城規劃方案。而在此之前,中國都城如漢代的長安城多無規劃,鄴城“先規劃、后創建”的模式掀開了中國古代都城建設新的一頁,具有里程碑意義。
與會專家學者研究認為,鄴城遺址是東亞地區早期都城建設的“祖型”,鄴城的城建模式開歷史先河,開啟了后世中國乃至東亞都城的統一格局。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徐光冀表示,鄴城“中軸對稱、單一宮城、功能分區”的布局理念,前承秦漢,后啟隋唐,創新性不但對隋唐長安城、明清北京城產生過深遠影響,而且還為古代日本、韓國不少都城建設所借鑒。(宋強 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