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王利強)7月24日、25日,偏關縣乾坤灣景區和護城樓景點相繼對外開放。值得稱道的是,該縣在景區景點建設中,將傳統文化和當地人文特色融入其中,使游客在游覽的同時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氣息。
偏關縣是黃河入晉第一縣,除了廣為人知的老牛灣,還有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稱為”百里長峽中的最美回環”的乾坤灣。乾坤灣被中外專家學者定義為太極八卦圖的天然發源地。該縣歷經3年將乾坤灣一個單純的自然景觀提升為凸顯陰陽、天地、乾坤為一體的有豐富內涵的旅游風景區。
以黃河為主的黃河風情游和以長城古堡為依托的古軍事游,是偏關縣兩張靚麗的名片。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的護城樓,曾為偏頭關2000多座烽堠的統領,發現外敵入侵,此樓遂發出山西鎮的第一個信號,可惜上世紀中期,慘遭拆毀。在復建過程中,萬世德這個偏關走出去的明萬歷薊遼總督的事跡被重新整理挖掘出來。據稱,由于其后代激烈反清,家族慘遭屠戮,史書上也將其御侮事跡悉數掩蓋,但為超度隨其保家衛國犧牲海疆將士亡魂的龍華盛會卻被一代一代保留下來,并進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修葺一新的護城樓通高28.8米,與樓前萬世德橫刀立馬的塑像相映成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