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紫垣龍吟有奇葩

2014/9/3 17:52:42 點擊數: 【字體:

    古老的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從春秋戰國時期到清代結束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歌、賦。據我的粗略統計,大概共有100多萬首左右。其中帝王詩詞43000多首。

    縱觀兩千年間有詩詞存世的99位皇帝的作品,稱得上大家的有8位:漢高祖劉邦、魏武帝曹操、梁武帝蕭衍、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清圣祖玄燁、清高宗弘歷。

    詩如其人。皇帝的不同人生,造就了不同的詩詞特點。他們的生活經歷,他們的情感世界,他們的悲歡離合,都自然而然地反映在他們的詩文當中。

    那么,帝王詩詞有哪些亮點呢?

    ⒈帝王詩詞轉換了不同的視聽角度。“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平民百姓在下的耳聞目睹。而皇帝在上則寫出:“玉杯飲盡千家血,銀燭燒殘百姓膏。”這是對奢侈宮廷生活的高度藝術概括。語言鮮活,比喻巧妙。清朝嘉慶帝對朝廷內部的腐敗,耳聞目睹,有發自內心的憤慨,于是才有上述有振聾發聵的詩句。中國古代有三百多位皇帝,能寫詩的有一百多,但沒有哪位皇帝能寫出如此深刻尖銳的詩句。

    “縱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鮮。”這是李世民長期思索的結論。如果把二十五史的幾百位皇帝分類排隊,昏主一個隊,明君一個隊,前者肯定是長而又長。“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虞美人》中的名句,震撼了無數炎黃子孫的心靈。“如今在外多蕭索,迤邐近胡沙。家邦萬里,伶仃父子,向曉霜花。”這是宋欽宗趙桓的絕命詞。沒有親身的生死離別體驗,沒有和父親宋徽宗趙佶成為階下囚的切身感受,絕不會有如此的痛苦哀鳴。

    ⒉帝王詩詞構造了更大的活動空間。

    “斬鯨澄碧海,卷霧掃扶桑。”這是開創貞觀之治的李世民的宏大氣魄。這樣的詩句,恐怕以浪漫主義著稱的詩人也很難寫得出來。“風吹鼉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這是明代皇帝朱厚熜的詩句,描寫大軍出發前的壯觀場景,意境高遠,文筆老辣。

    ⒊帝王詩詞概述了某些治國興亡的哲理。李世民、宋太宗、乾隆等都有這方面的佳句。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這是李世民的警句。板蕩,指社會混亂、政局動蕩。這兩句詩家喻戶曉。魏征心直口快,敢于進諫。起初李世民聽不進去,想殺掉他,后來經人勸說醒悟了:苦口良藥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他把魏征當作摯友。明白了“三鏡”的道理。“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殿高絲吹滿,日落綺羅解。莫論朝漏促,傾卮待夕筵。”這是陳后主陳叔寶的難以名狀的痛苦呼喚。當年,隋朝大軍已經兵臨城下,包圍了陳的京城(今南京),但皇帝陳叔寶還在鶯歌燕舞,貪圖享樂,結果他帶著宮人急忙躲在井里避難,隋軍發現,呼喊他,不答應,砸下石頭,發出慘叫聲,用繩子把他們引上來,何其狼狽。

    “自亂臻治峻嶺車,忽治蹈亂順水舟。”這是乾隆皇帝著名的哲理詩句,可以說是他數十年歷經磨難、飽經風霜的高度形象概括,值得人們深思。

    ⒋帝王詩詞涌現了諸多含義深邃的名言佳句。

    “悅目無過山水,賞心只有讀書。”這是乾隆的名言。“九州誠使倉箱滿,萬姓自然長幼和。”(乾隆語)這就是說,如果把國家治理得好,豐衣足食,人們不為人生的基本需求(吃、穿、住、行)擔憂,自然會出現老幼和諧的生活。乾隆的許多哲理詩,強調事物的變化。“物損于彼盈于此,一消一息無停理。”講客觀事物的相互依存、互相彌補、互相增損。“變”是永無止境的。有許多人不厭其煩地說:“乾隆寫那么多詩,一句也沒有流傳下來。沒什么影響。”這些話語,純屬無稽之談。北京的頤和園、圓明園、香山,天津的盤山,承德的避暑山莊,蘇州和杭州著名景點,泰山、五臺山,許許多多的“景點介紹”里,都有乾隆詩句在那里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清朝在甕山一帶建清漪園,取漢武帝開鑿昆明池的典故,命名昆明湖。乾隆這兩句詩成了描寫頤和園的傳世佳句。

    康熙詩也有佳句。《石景山東望》:“地鎮崚嶒標異秀,鳳城遙在白云中。”前一句描寫石景山風景優美,后一句描繪遠處的北京城在白云中時隱時現,多么美麗和富有詩意呀!帝王詩詞對后世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相當廣泛的。許多中國文學史都要開辟章節論述曹操、曹丕、李煜等詩人的杰出貢獻。教科書,大、中、小學課本都有帝王詩詞的出現。

    帝王詩詞的名言佳句,對后世的文人墨客影響很大。他們在寫詩的過程中,有的化用其意,有的直接引用,有的稍作修飾,后人讀起來有相似乃爾的感覺。我們從唐代詩人李白、王維、李賀、張九齡、杜審言、孟浩然、皎然、盧仝、張若虛及宋代詞人秦觀的作品中會體會到這一點。

    元代馬致遠的《天凈沙》屬于千古以來的傳世佳作。不過,這篇名作有來頭。說得文雅一點兒,它是脫胎換骨的靈秀;說得難聽一點兒,它是因襲別人的產品。何以見得?《天凈沙》:“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然而,從元朝的馬致遠往前翻越六百多年,到了隋朝,隋煬帝楊廣有一首《野望詩》:“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不難看出,楊、馬之詩有多處相似之點:楊廣詩有寒鴉、流水、斜陽,馬致遠曲有昏鴉、流水、夕陽;楊廣詩烘托出寒鴉點點流水繞孤村的凄涼境界,而馬致遠曲描寫的小橋流水人家何嘗不是孤獨景色;楊廣詩勾畫的是“斜陽欲落”,而馬致遠曲描繪的是“夕陽西下”,都是晚景。總之,從詩的意境上觀察,二者何其相似乃爾。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4-09-03)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