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之淼 吳啟東 整理
日前,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重點項目《現代漢語規范詞典》完成新一輪修訂。一些詞語的新用法也被增補:“土豪”原指農村中有錢有勢的惡霸地主,現新增義項,即“富有錢財而缺少文化和正確價值觀的人”。生于網絡、長于網絡的“網購”、“微信”、“吐槽”、“拍磚”等詞被收入,“白富美”、“超女”等落選。這顯示,網絡文化已經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1 【網絡新詞走紅】
據介紹,《現代漢語規范詞典》(第3版)在修訂過程中增補了上百條體現時代特色的新詞語,生于網絡、長于網絡的“微信”、“吐槽”、“拍磚”、“接地氣”、“網購”等高頻熱詞都被收入其中。
一些詞語的新義項、新用法也被增補到新版中來。例如,“土豪”原本是指“舊時地方上的豪強,即農村中有錢有勢的惡霸地主”,《現代漢語規范詞典》此前僅收錄了這個義項。然而,隨著“土豪”這個詞語網絡新義的流行,第3版在修訂的過程中也補充了新的義項,即“今也指富有錢財而缺少文化和正確價值觀的人”。
網購:網上購物。即購物者通過互聯網查看商品信息、提交訂單,商家以郵寄、快遞等方式送貨上門,或由網購者到指定地點自行提貨。有款到發貨、貨到付款等交易方式。這條釋義不但向讀者解釋了“網購”的含義,還給讀者提供了一些如何在互聯網購物的必要信息,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時代性。
@任志強:提問:什么能顛覆微信?李答:不知道。要知道的是誰能滿足客戶的需要。這是顛覆已有工具的條件。
@愛范兒:眾所周知,微信早已不是簡單的通訊工具,而是涵蓋了內容分發平臺、商家服務、本地生活、購物等功能,并且后者才是微信發揮社交關系進行商業化探索的核心,微信是極佳的服務工具。
@二十一世紀商業評論:網購必然成為現在以及未來的主流趨勢——這一點相信沒人否認。然而,在電商行業,從網店起家,繼而又開始開辟線下實體業務的案例卻比比皆是。現實世界的空間可以創造一種令人難忘的獨特體驗。
2 【為何有些網絡熱詞被拒】
《現代漢語規范詞典》(第3版)的修訂歷時三年。據主編、教育部國家語委咨詢委員李行健介紹,此次修訂嚴格落實《通用規范漢字表》的精神,增補了近400個表內的漢字,這些字主要用于姓氏、人名、地名、科技名詞以及文言教學。
新改版的《現代漢語規范詞典》收錄單字12000余個、詞目72000余條及8萬余條例證。詞典設立5500多條“小手提示”,重點指出字形、字音、字義及用法上的易混、易錯之處,更有800多組辨析展示常見近義詞、多音字的細微差別。
今年,“白富美”、“超女”等落選。早在2012年,流行語“剩男”、“剩女”等詞語就被《現代漢語詞典》拒絕收錄,理由是“不夠尊重人”。編纂者稱,他們擔心有些詞一旦被收錄,它們將堂而皇之地進入普通話,在使用中會產生不良的社會效果。特別是一些反映社會陰暗面的詞,沒必要過早收入,過早聚焦,隨著社會開放度的提高,再收也不遲。
3 【網絡文化走俏】
據媒體報道,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楊爾弘認為,這些網絡新詞滿足了一些網友的語言創造欲,體現了語言的娛樂功能,但其生命力還有待時間檢驗。“我們注意到,‘大媽’、‘土豪’等一些新詞也在海外媒體或口頭交際中成為熱點,截至目前,已有245個漢語借詞在牛津英語詞典中‘安家落戶’。”專家們稱這種現象為“熱詞移民熱”。
不斷出現的網絡新詞會不會擠壓傳統的規范詞匯?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鄧永紅認為,“新詞”或“熱詞”在網絡之外流行所占比例終究還是少數,所以不會擠壓傳統語言規范,還可能豐富語言的表現形式。
@“徐鳳文”:這是浮躁時代的一種亞文化現象。其實,不僅是網絡熱詞,還有很多段子都體現了碎片化、解構、反正統等話語特質,與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王朔、王小波等以及前些年的郭德綱近似,更加和這個時代的浮躁粗鄙接軌了。
@天府評論:【網絡熱詞“出國”顯示文化影響不再只啃老】我們看到中國文化走出國門,不再只是啃老本,不是僅僅依托孔子學院宣揚傳統文化。中國的網民正用自己的智慧和活力,創造出中國特色的網絡文化,感染世界,影響世界。
@中國青年報:【逼近網絡熱詞的真相】過去的一年,我們的情緒表達有了“我伙呆”、“何棄療”、“喜大普奔”的幫助,“中國大媽”、“土豪”以群像的姿態從各類話題現象里走出來。有人思考熱詞背后的文化現象,有人剖析熱詞蘊含的情感沖突。然而一個事件類熱詞最長壽命也僅有52天,喧囂過去,新詞登場。
(感謝本期出場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