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造字的傳說,最早為“伏羲造字”。伏羲氏太昊是古代傳說中先于黃帝和神農的君主。山東大汶口文化遺址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父系氏族社會遺存,其東北約30公里處有東岳泰山。6300多年前,伏羲氏太昊登上泰山,觀察到了日食等奇異天象,悟出了天地之初“混沌如雞子”的形態。當時沒有文字,他就在席上擺上一個雞蛋,用它表示天地的混沌狀態。此混沌物能生出天地,伏羲氏太昊認為它產生于泰山,叫 “太雞”,含有原始天尊之意。泰山至今還有原始天尊廟。大汶口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都是“雞形”的。這也告訴我們,圖像是前文字階段。
神話里說伏羲氏是人頭蛇身(一說龍身),他可能是以蛇(或龍)為始祖圖騰的一個古老的氏族首領。伏羲氏的領地區域在中原東部和黃河流域,在這一帶遺留下的古代繪畫和墓葬繪畫中,都把伏羲氏作為人類的祖先。他是古代的大發明家,發明了八卦、瑟、樂譜、魚網等,被后世稱為“有王之先”、“人祖”。從中原到東部的廣大區域,到處都可以看到古代遺留下的大鳥“鳳”的圖騰,這都是伏羲氏時代前文字階段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