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成龍的故鄉(xiāng)呂梁,“于成龍”是一個經(jīng)常被說起的名字。上了年紀的老人講古時,總能把和于成龍有關的故事講得頭頭是道。年輕人和孩子也對他非常熟悉,說起事兒來“于成龍”長“于成龍”短,總愛拿他打個比方。若是和他的故居離得近,出去說上一句“于成龍那個村的”,那是多受人些尊敬的。懷念于成龍的人不僅僅是故鄉(xiāng)人,在我們身邊,有根據(jù)他的故事拍的影視劇,有根據(jù)他的人生排演的戲劇,還有為他修建的紀念園,他們都在表達著大家對“于青天”的念念不忘。
《一代廉吏于成龍》演了又演,百看不厭
電視劇是最能體現(xiàn)老百姓喜好和感情的東西,大家往往在電視劇的嬉笑怒罵中,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歷史和故事。自從《一代廉吏于成龍》開播以來,它已經(jīng)被老百姓“喜歡”了無數(shù)次,無論是在中央電視臺播出,還是在地方電視臺播出,無論播出第幾次,總能讓一大拔觀眾再次走進劇情,去看一遍已經(jīng)看過的劇集。這不,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山西衛(wèi)視又一次播出這部電視劇,不少人家的電視機里,又一次響起那首熟悉的片尾曲《長歌行》。播了這么多次,依然有人看。
除了劇情曲折引人入勝,老百姓最喜歡的,相信還是劇中的主角于成龍,以及于成龍身上透出的那種光芒。在采訪《一代廉吏于成龍》的編劇孟恭才時,他這樣說過:“(我要)從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中尋找那些潛在的歷史文物、歷史事件背后更深層次的東西,抓住那些歷經(jīng)滄海桑田的智慧與精神之光”。這和老百姓的需求是不謀而合的,他們向往的是于成龍的清廉、擔當和正氣,向往到愿意從電視劇中一遍一遍回味。也許,正因為這樣,今年5月22日,中紀委官網(wǎng)發(fā)布消息,該網(wǎng)視頻欄目將展播這部電視劇,以期帶給廣大干部和網(wǎng)友啟迪。
除了電視劇,京劇《廉吏于成龍》也詳細生動地描寫了于成龍榮耀的一生。創(chuàng)作和編排這部京劇的,是上海京劇院。當時這部京劇在上海演出時,可謂一票難求,上海的觀眾們對這位出生于山西的清官非常感興趣。演出當中掌聲不斷,這不僅表達了觀眾對京劇藝術的喜愛,更表達了大家對反腐倡廉這一主題的擁護。在對于成龍精神的肯定之下,上海多次組織黨員和干部去看《廉吏于成龍》,甚至將它作為黨員先進性教育的一份特殊教材。后來,這部京劇還被拍成京劇電影,在拍攝電影的過程中,中紀委、廣電總局、中國文聯(lián)都給予了極大的支持,而在電影首映式舉行時,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俞正聲專程發(fā)來賀信,稱贊這部京劇電影是向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上的一份厚禮。
家鄉(xiāng)父老,仍念叨著于成龍
最熟悉于成龍的,還是故鄉(xiāng)人。方山人李晉斌,總說自己是于成龍的老家人。據(jù)李晉斌回憶,當時電視上播放《一代廉吏于成龍》時,他們?nèi)宓娜硕荚诳础K貏e感謝這部電視劇的編劇、導演和演員,說他們“把于成龍演活了”。李晉斌70歲的老父親,每天晚上都追著看這部電視劇,每當看到激憤動情之處,總是禁不住熱淚盈眶。他們都認為,是家鄉(xiāng)呂梁山的雄偉厚重養(yǎng)出了于成龍這樣一個兩袖清風卻鐵骨錚錚的官員,他們對自己的家鄉(xiāng)出過于成龍這樣一個清官而充滿了榮譽感。
擁有這種榮譽感的人不在少數(shù),甚至有人將它當成終身的事業(yè)來做,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提到的為宣傳于成龍做了很多工作的“民間人士”高林清,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千方百計地收集、整理于成龍遺物,建造了一個于成龍廉政文化園區(qū),希望通過紀念于成龍的方式,弘揚廉政文化。他將自己所有的錢都投入到這里,沒錢了就賣自己的房子。最后資金難以為繼,他為了讓這個文化園能繼續(xù)存在下去,在網(wǎng)上無償轉(zhuǎn)讓項目。這說明,他并不是為了牟利,只是希望人們能記住,記住他所代表的廉政精神,記住自己的家鄉(xiāng),有這么一股浩然之氣長存。
家鄉(xiāng)人的思念,總是質(zhì)樸的,他們口里心里忘不了一個給自己家鄉(xiāng)帶來巨大貢獻的人。尤其是,這種貢獻在精神上長存,無論過去多少年,它的力度不減。
民間傳說于成龍乃再世狄仁杰
真實的歷史中,因為清初社會并不安定,于成龍在出仕之初,很多時候做著緝盜安民、斷案平冤的工作,在福建按察使任上,還以“讞決明允,所生全殆以千百計”而第三次被舉“卓異”,由此被百姓稱為“于青天”。他捕盜斷案,明察秋毫,手法又不拘一格,留下了許多傳奇,在當時就廣受贊譽,蒲松林著《聊齋志異》,其中就專有一篇《于中丞》,講述他斷案的神奇。到了清末,以他的事跡為原型,評書藝人又創(chuàng)作了公案小說《于公案》,讓于成龍有了和狄仁杰、包拯一樣的地位。比如說,于成龍智斷騙財案,講的是于成龍用裝糊涂的手段,麻痹了案犯的警惕,然后抓住證據(jù)迅速斷案的故事。再比如說,于成龍暗訪門頭溝,講的是于成龍為了調(diào)查清楚北京西山煤窯中,窯主虐待、圈禁工人的犯罪行為,他帶了一個隨從潛入煤窯,冒著生命危險調(diào)查事情真相,讓惡人得到嚴懲的故事。
在這些民間傳說中,于成龍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個廉吏,他分明就是清代的狄仁杰。他智計百出,腦子一轉(zhuǎn)就能想到斷案的方式。他擁有一流的表演能力和矯健的身手,能夠從暗無天日的門頭溝煤礦中調(diào)查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而且還能安全脫身。這種對于成龍能力的想象,已經(jīng)完全超出了他的實際水平。但是,老百姓為什么要一代一代口口相傳這些有些夸大的故事?
也許,僅僅因為對一位“青天”的渴望吧!渴望自己生活的地方能夠治安良好,渴望自己的日子能夠越過越紅火,渴望沒有一個壞人被放過,渴望沒有一個好人被冤枉。而廉潔正直、才能卓越的于成龍,滿足了百姓對官員所有的期望,于是,百姓一方面贊譽他,懷念他,另一方面,也將“于成龍”塑造得越來越完美和高大。于成龍,于青天,就這樣在一個又一個的傳說故事中,長久地存在于老百姓的腦海里,存在于老百姓的念想中。
于成龍的經(jīng)典文學影視形象
于成龍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和康熙帝贊譽,在以“天下廉吏第一”蜚聲朝野的同時,其事跡也以文學、戲劇、影視等形式廣為傳播,直至今日。
于成龍較早在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是在乾隆年間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其中有一篇為《于中丞》,講了兩個故事,都是說于成龍從蛛絲馬跡中發(fā)現(xiàn)犯罪線索,從而破案。到了清末,評書《于公案》問世。據(jù)云游客(即評書大師連闊如先生)《江湖叢談》稱:《于公案》的編創(chuàng)者是北京前輩評書名家牛瑞泉,由他傳給劉竹橋,劉竹橋再傳給群福慶,遂在北京說書界流傳開來,講述于成龍出京西巡,一路斷案破案,除奸拿賊的故事。到了現(xiàn)代,單田芳先生也曾推出100集的評書作品《清官于成龍》,著眼點變?yōu)橛诔升垙囊粋廣西羅城知縣到兩江總督的許多感人肺腑、引人深思的故事。
1998年,離石區(qū)作協(xié)主席王永泰創(chuàng)作了長篇歷史小說《清官于成龍》,影響非常大,單田芳先生的評書就是據(jù)此改編,而以后的影視劇、戲劇也以此為本。
2000年,由李萬年、尚大慶、胡大剛主演的19集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便把于成龍羅城治盜、湖北平匪、福建平冤、直隸救災、兩江懲惡等事跡搬上熒屏。
2003年,由上海京劇院創(chuàng)作演出的京劇《廉吏于成龍》問世,表現(xiàn)了于成龍與官僚周旋斗法,拯婦孺老弱于水火,救受害無辜于囹圄的人格魅力和清廉儉樸的為官操守,屢受好評,獲得過中國京劇藝術節(jié)金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以及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已經(jīng)成為上海京劇院的常演、保留節(jié)目,并在2007年和上影集團、上海電影制品廠合作改編成戲劇電影。
2007年,中共呂梁市委宣傳部和上海京劇院簽約,以一元著作使用費,由呂梁市青年晉劇院將《廉吏于成龍》改編為晉劇,時隔數(shù)百年,“于成龍”再次回到家鄉(xiāng),得到公眾的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