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中秋“三人月”

2014/11/4 11:39:34 點擊數: 【字體:

    在浩瀚的月亮詩詞中,我一向傾情的是蘇軾、辛棄疾和李白這三人的詩詞。

    辛棄疾的《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是一首宋詞中極有月亮韻味的好詞。“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辛棄疾這首詞別開生面,從“送月”這一新的角度,探討了詞人朦朧猜想到的,月亮繞地球旋轉這一宇宙觀,是一首想象奇特、構思新穎的送月詞。送月,是怎么個送法呢?本詞與一般寫悲歡離合的詞不同,既不思鄉吊人,也不懷古傷今,而是把握黎明前剎那間的月景,仿照屈原《天問》的寫法,把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和比喻交織在一起,對月亮提出一系列的疑問,給人以特別的美感。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稼軒中秋飲酒達旦,用《天問》體作《木蘭花慢》以送月曰:‘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這首好就好在,它在一連串的考問中,映現了深刻的思想內涵——即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憂思。在這首詞中,作者以皎潔的圓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對它的命運憂心忡忡,“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強烈地透露出作者對誤國誤民的奸邪勢力的憎惡之情,表達了他對南宋朝廷命運和前途的深深憂慮,寓意深刻。當然,喜歡辛棄疾,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詞,更是他通過詞所表達出的那種強烈愛國主義感情。

    詠月的宋詞中,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可以說是我國月亮文化中的一個千古絕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詞,是中秋節懷念弟弟蘇轍之作。前部表現詞人由超塵出世到熱愛人生的思想活動,側重寫天上。詩人把酒問月,有對明月產生的疑問,對月宮仙境產生的向往和疑慮,同時也寄寓著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寫詞人的入世思想戰勝了出世思想,表現了詞人執著人生、熱愛人間的感情。

    后部融寫實為寫意,化景物為情思,表現詞人對人世間悲歡離合的解釋,側重寫人間。表明作者由于受莊子和佛家思想的影響,形成了一種灑脫、曠達的襟懷,齊寵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為社會現象的人間悲怨、不平,同月之陰晴圓缺這些自然現象相提并論,視為一體,求得安慰。結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則升華到了更高的思想境界。

    李白的那首《把酒問月》詩,已成為了我國普世文化中的一個標記。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這是李白應友人之請而作的一首詠月抒懷詩。詩人以縱橫恣肆的筆觸,從多側面、多層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過海天景象的描繪,及對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嘆,展現了作者曠達博大的胸襟和飄逸瀟灑的性格。詩人有感于明月長存而人生短暫,人類無法改變這一自然規律,因此就更應當珍惜今生的點滴光陰,在瞬間把握永恒。結句雖暗含及時行樂之意,但總的基調仍然是積極向上的,展現了詩人曠達自適的寬廣胸懷。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鄭州日報(2014-11-04)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