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一詞出自《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號曰‘智囊’。”清人金埴在其《不下帶編》中進一步說:“囊者,指癭而言也。”“癭”字的原義為“頸瘤”,其實就是甲狀腺腫大。
原來,樗里子為秦惠王同父異母弟,因居渭南樗里得名,而“渭南樗里”正處于秦嶺之北,當地缺碘,歷史上甲狀腺腫大比較流行。樗里子為人滑稽多謀,但因頸前長了一個大囊腫,被秦人戲稱為“智囊”。“智囊”后來逐漸轉意,由指身體上的囊腫變成指聰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