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何時沉香染客衣

2014/11/14 12:07:33 點擊數: 【字體:

何時沉香染客衣

漢代 青銅博山爐

    王冬梅

    沉香是沉香屬植物受真菌感染后,產生暗色芳香樹脂,可作香和香水。沉香屬隸瑞香科,原產亞洲熱帶地區。沉香天然資源稀缺,由于人類過度采伐導致其在野外生存處于受威脅狀態,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因此將沉香屬所有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名錄。

    沉香在佛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用作藥物、燃香和其他宗教目的。在我國,沉香是一種重要的中藥材,唐代就如甘草一樣,無方不用。此外,沉香也是重要燃香用料,在宮廷生活、佛事活動、文人交往中有重要的地位。但沉香的使用起源一直是懸而未決的問題。

    據《禮記·郊特牲》記載:“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郁合鬯,臭陰達于淵泉……蕭合黍稷,臭陽達于墻屋。故既奠,然后焫蕭合羶薌。”周人崇尚燃香祭天、佩香敬長。祭天時,酹酒用郁金釀制的鬯酒,柴祭燃燒蕭(艾)、黍、粟并加羊油,以求“交于神明者”。燃香不僅用于祭天敬神,還作為生活禮儀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中。《禮記·內則》記載:“男女未冠笄者,雞初鳴,咸盥漱……皆佩容臭,昧爽而朝,問何食飲矣。”未婚男女要在雞叫頭遍,起床洗漱,佩戴香囊(容臭),問父母準備何種飲食。而佩蘭、江離(芎藭)、辟芷(白芷)等為常見佩戴香物。

    漢代,燃燒香草的現象極為普遍。《漢書·龔勝傳》有“薰以香自燒,膏以明自銷”的描述。漢以降的燃香祭祀制度是在先秦焚香柴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北宋葉夢得在《葉氏香錄序》寫道:“古者無香,燔柴炳蕭,尚氣臭而已……至漢以來,外域入貢,香之名始見于百家傳記。” 而南宋趙希鵠在《洞天清祿集·古鐘鼎彝器辨》中亦稱“古以蕭艾達神明而不焚香,故無香爐。今所謂香爐,皆以古人宗廟祭器為之。”

    沉香能“上徹諸天”,是奉祀上天的極品。北宋丁謂在《天香傳》中記載了統治階級對沉香的青睞:“真宗時親稟圣訓:‘沉、乳二香,所以奉高天上圣,百靈不敢當也,無他言。’”由此可見,沉香發展成為燃香祭祀的首選顯然與其自身品質和先秦以來的燃香禮制有關。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略定楊越,置桂林、南海、象郡”。象郡治即今廣西崇左市,轄地包括今廣西西部及廣東雷州半島、越南北部和中部。此區域即土沉香、粗壯沉香原產地。熱帶地區原產的沉香輸入中原地區成為可能。從漢武帝開始的對華南和越南中北部地區的穩定統治,保證了沉香能夠長期穩定地輸入中原地區。三國時期吳國萬震在《南州異物志》記載道:“木香,出日南……其心至堅者,置水則沉,名曰‘沉香’”。文中提到的“日南”即今越南廣治省東河市,轄今衡山以南、巴江以北地區。西漢時,日南已經形成香市供商人交易諸香。

    可以確信,沉香在西漢時期已經輸入中原地區。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起扶荔宮,中植蜜香(即土沉香)百本。漢宮有披香殿,班固在《西都賦》記載:“后宮則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合歡、增城、安處、常寧、茝若、椒風、披香、發越、蘭林、蕙草、鴛鸞、飛翔之列。”漢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立趙飛燕為皇后,其妹趙合德為昭儀。姊妹兩人以“沉水香”為禮互贈。《西京雜記》記載“其女弟在昭陽殿遺飛燕書……五層金博山香爐、回風扇、椰葉席、同心梅、舍枝李、青木香、沉水香。”《西京雜記》已被確證為漢代史料,據此則說明沉香至遲在公元前1世紀已經用作宮廷燃香。

    香爐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良渚文化時期,上海青浦福泉山遺址出土有灰陶竹節紋熏爐,山東章丘城子崖龍山文化遺址出土有黑陶弦紋罐,二者皆是早期的熏爐。銅熏爐最早出現于戰國時期,陜西鳳翔縣姚家崗秦雍城宮殿遺址出土有覆斗座球形鳳鳥銜環青銅熏爐。漢代出現了專門于爐內炭火上徐徐燃燒香球或香餅的熏爐,與先秦熏爐相比,爐身變深,爐蓋升高。

    博山爐有陶、漆木、青銅質地,整體為一高柄豆,蓋雕刻或彩繪山島仙人,下承一盤。博山形象與秦始皇時期開始追摩的海中三仙山有關。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齊人徐巿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此后,秦始皇追覓仙山的活動延續到其逝世。秦始皇在其巨大的皇家園林——上林苑中按照河漢天象建造宮殿建筑群。漢武帝發展了秦始皇的神仙崇拜,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擴建上林苑,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于苑內起建章宮,并開挖太液池以象北海,海中堆筑三仙山。從考古材料看,最早的博山爐實物也都集中于漢武帝時期。

    博山爐被認為是燃燒包括沉香在內的外域進貢香料的專用工具。漢地的燃香制度甚至影響到東南亞。蘇門答臘克靈齊(Kerinci)古墓中曾出土漢代灰陶熏爐,底部勒銘“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

    沉香原產亞洲熱帶地區,公元前214年之后,土沉香和粗壯沉香的部分產地開始納入中國版圖,沉香輸入中原成為可能。但公元前204年至公元前111年間,這一區域為南越國所控制,原有輸入通道此期間也被阻斷。沉香輸入中原、用作燃香的時間最早可能出現在漢武帝初期。原因有三:第一,漢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長沙軚侯利蒼妻子墓出土有茅香、高良姜、桂皮、花椒、辛夷等9種香料,均為亞熱帶原產香料類型,未見沉香、龍腦香等熱帶香料。第二,漢武帝前期已經出現了專用的燃香器具,博山爐的仙島人物造型和深腹高蓋設計與沉香的文化涵義和香煙特點相匹配。第三,漢武帝前期,南越王懾于漢朝的強盛,曾進貢土產異物以顯示和平誠意。元封間(公元前110年至公元前105年),漢武帝“起方山像,招諸靈異,召東方朔言其秘奧,乃燒天下異香,有沉光香、精祗香、明庭香、金碑香、涂魂香”,所燃香料即有沉香。西漢前期使用沉香作為燃香的習俗可能源自華南的古南越國,廣州南越王趙眜(公元前137年至公元前122年)墓出土銅熏爐內有炭粒狀香料殘存,廣西羅泊灣二號漢文帝時期的南越國墓出土銅熏爐內有白色橢圓形粉末塊,推測為龍腦或沉香之類的香料殘留。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4-11-14)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