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在京召開。11月7日,央視晚間新聞報道稱,大數據發現,在APEC成員出發前的搜索內容排行榜上,“美食”成為所有人都關注的焦點,而宮保雞丁則打敗韓國泡菜和日本壽司,成為各國政要眼中的紅角兒。宮保雞丁獲最贊,你了解多少呢!
宮保雞丁2004年 國外就很火
宮保雞丁究竟有多火?北京曾舉行過一場“駐華大使館才藝大賽”。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駐華使節及夫人參與比拼,較量的只有一道菜,就是“宮保雞丁”。央視稱宮保雞丁在國外火起來是從2004年開始的,以美國為例,2000年到2010年間,其亞裔人口的增幅高達45%,而移民創業的排行榜上,首位就是餐館廚師。就這樣,這些廚師將美味帶到了五湖四海。
智谷趨勢研究中心研究員元淦恭曾為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撰文分析宮保雞丁備受外國人追捧的原因:“宮保雞丁味道重在咸鮮略帶酸甜,辣味并不明顯,業內將這種味型稱為‘荔枝味’。宮保雞丁在海外甚至能成為中國菜的代表,正在于這種味道易于讓更多的人接受。 ”
德國總理默克爾對宮保雞丁情有獨鐘。2014年7月6日,默克爾第七次訪華,首站是四川成都,她興致勃勃地觀摩廚師張為制作宮保雞丁的過程,還拿起筷子吃了幾口,邊吃邊贊“very good”。
宮保雞丁常遭誤讀 歷史淵源長
記者查詢相關資料獲知,宮保雞丁是傳統經典名菜,魯菜和川菜都有該道菜的做法,但是用料有所差別。通常,主料由雞腿肉丁、干辣椒、花生米等炒制而成,紅而不辣、辣而不猛、香辣味濃、肉質滑脆,口感鮮嫩滑爽。因讀音相近,常被人誤寫為“宮爆雞丁”。
關于宮保雞丁的來歷,一般認為歷史源于清代,由四川總督丁寶楨所創。據《世說清語:清朝生活圖志》(安徽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副教授王彥章著)一書記載,丁寶楨很喜歡吃辣椒與豬肉、雞肉爆炒的菜肴,其在山東任職時,就常命家廚制作“醬爆雞丁”等菜。調任四川總督后,每遇宴客,他都會讓家廚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雞肉炒制雞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歡迎,后來得名“宮保雞丁”。
宮保雞丁營養價值高
宮保雞丁這道菜到底營養價值如何?對此,中國保健協會食物營養與安全委員會、營養學教授劉政介紹,其實,宮保雞丁這道菜營養價值挺高,特別是雞肉和花生兩種主料:雞肉中蛋白質的含量比例很高,而且消化率高。雞肉含有對人體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雞肉的脂肪含量也低,且主要為對健康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雞肉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6、維生素B12和鉀、鐵等礦物質。
花生仁(炸):花生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鈣、鎂、鋅等營養元素,有增強記憶力、抗老化、止血、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減少腸癌發生的作用:但其經過油炸后,性質熱燥,不宜多食。
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