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道體思維的內在和諧精神

2014/11/24 11:44:40 點擊數: 【字體:

    老子的道體思維,既重“道一”之整體、既有天道自然之取向,就必然要落實在整體和諧的精神上。老子強調的是要在事物兩極的平衡互補中,達到與道體的一致。

    據此,在老子看來,人應當在根本上把握這個平衡和諧的運動律,“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萬物是以“和”為常道的,若背其道而行之,那就是“不知常,妄作兇”。這都是老子道體思維中和諧原理的價值取向,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和諧精神。故老子將“道”與“德”一體相屬,意謂“道”可為個別事物所擁有,而個別事物一旦擁有“道”時,即成了它的“德”,此即“德”之古義為“得”的深意所在。可見,“德”在《道德經》中是一個與“道”不可分的重要概念。道創造了萬物,萬物各自體現出的本性就是“德”。沒有道,就沒有萬物;沒有德,萬物就失去了本性。德者所得于天,能全天理即為有德。具體到人,順之于性、得之于心即為人之德;人只有在德的充分發展中,才能達到自然符契于道的境界。而所謂“物德”,則是具體到物,順之物理、物物自足其性即為物之德。

    綜觀之,中華文明中儒、道共遵的“中和”之道,其實亦源于老子抱一而守中的道體自性的和諧原則,并建基于“道”之“德”的和諧精神中,它深涵著一種可貴而永恒的道體思維。實質上,世間最大的和諧就來自順從自然(規律)而使萬物“自足其性”“各就其位”。依循事物的客觀規律才會讓事物的本性獲得更充實而圓滿的發展,社會倫理與國家政治一皆如此,這是和諧原理之所在,強加人為而偏離規律,就必定會遠離事物之本性。這是老子強調“尊道而貴德”的根本原由。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 賴功歐)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4-11-24)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