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避免片面強調老莊哲學的消極性影響。所謂消極遁世、清靜無為、不敢為天下先、追求個人絕對自由的背后,是老莊對“衰世”社會亂象的批判,蘊含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憂患意識。錢穆先生視老莊哲學為“衰世哲學”,很有見地。
應該本著馮友蘭先生的“抽象繼承法”,挖掘老莊思想中的精華。作家蘇童認為:沒有落后的文化傳統,只有落后的文化傳統的繼承者。此論頗有道理。我黨提出“文化自覺”理念,是對費孝通先生觀點的創造性拓展。此理念強調對中華文化要尊重、充滿溫情和敬意。一如章學誠所說:臨文以敬,逢古必恕。然后要有“自知之明”,必須轉型與創新,激濁揚清,為我所用。比起“批判繼承”的傳統理路,是一方法論轉型,切合時代要求。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文化自強、文化創造、文化強國建設,我黨已經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文化建設話語體系。還提出“精神家園”這一具有厚重文化情懷的理念,甚至“鄉愁”一詞也進入中央文件,意義重大,值得琢磨。
老子提出的“無為而治”治國理念,可稱是“依道治國”的大格局,包括清靜之治、自然之治、柔弱之治和愛民之治等思想。這是一種高超的政治智慧。老子追求“道”的體悟與至高無上,是對道器關系、道術關系的梳理與超越。以古為鑒,在干部教育中,要強調從技和巧中,悟出道和論,強化黨的宗旨意識,構筑與夯實黨的“道統”。
老子還有所謂“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等理念,難道不是當今黨性教育值得轉型的古代文化資源?
(中央黨校文史部教授 梅敬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