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手機或電腦與人聯系時,如何表示“高興”或“同意”?時下最流行、最方便的辦法可能就是發個笑臉圖標,對方立即心領神會。
表情圖標形象生動,使用簡單,受到智能手機和電腦用戶的青睞,短短幾年內迅速成為一門全球通用“語言”。熱衷者認為,用簡單圖標代替文字表達抽象概念,將成為一種趨勢,在互聯網上引發一場關于交流的“革命”。
“~”符號源于何處?
有沒有留意過你電腦鍵盤的左上角?那里有一個“~”符號的按鍵。這個符號起源于3000年前的古希臘時代,如今在現代英文中表示“大約、大概”。但如果詢問年輕人,尤其是30歲以下的“網絡達人”這個符號代表什么意思,絕大多數人的回答會是:開心。
因為在“推特”等網絡社交工具上,用這個鍵可以按出一個表情圖案:開心得笑出眼淚的卡通臉。
這種表情符號起源于日本,英文叫emoji,即其日語讀音,意為“圖文字”。它的創造者叫栗田穰崇,曾是日本都科摩通信公司一名職員。上世紀90年代,這家公司希望加強其尋呼機業務的市場競爭力,栗田想到把一些簡單的卡通圖案添加到尋呼機顯示內容中,以吸引更多青少年用戶。
栗田從漫畫書和日本漢字等元素中獲取靈感,用一支鉛筆和一張紙,設計出首批表情圖標,包括微笑的臉、音符等等。首批176個表情圖標投入使用后,大獲成功。日本其他通信公司紛紛效仿。
后來,美國蘋果公司將這些表情加入其2011年底發布的iOS5輸入法,自此開始席卷全球。目前,這套表情圖標已被絕大多數計算機系統所兼容的編碼“統一碼”(Unicode)采納,普遍應用于各種手機短信和社交網絡。
“圖文字”傳遞的意思一目了然
發展至今,“圖文字”已有數百個圖案,除了表達喜怒哀樂各種表情的卡通人臉,還有各種手勢、房子、交通工具、旗幟、鈔票、食物、植物、動物等等,五花八門。每個圖案所傳遞的意思簡單直白,令人一目了然。
對世界各地使用智能手機和電腦的人而言,“圖文字”的魅力在于,它不僅使用便捷,還是一門全球通用的語言,有時甚至可以達到一個按鍵代替千言萬語的效果。
二十多歲的艾麗斯·羅布說,她在與一個即將搬家遠行的好友道別時,“我給她(手機)發了一張哭臉,她回了我一個表示擁抱的圖標。有人或許覺得這很可笑,但我感覺這種交流十分貼心。表情圖標讓我們一句話不說也能迅速明白對方,省去了下筆千言依然詞不達意的煩惱。”
此外,一些語言學家認為,表情圖標比文字更直觀生動,而且“萌”態可掬,因此可在非面對面的交流場合中起到“軟化、緩和”的作用。這也是它廣受歡迎的另一個原因。
美國名著《白鯨》“圖文字”版
用得最多的是笑臉
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2010年的一項調查,手機短信已是美國青少年首選的溝通聯系方式,面對面交談僅排名第三。而在2013年的一項市場調查中,針對“你是否在信息中使用表情圖標”這個問題,74%的美國受訪者和82%的中國受訪者給出肯定答復。
據統計,“推特”上使用最頻繁的表情圖標是笑臉,每天有超過4.7億個笑臉符號被發送和接收。
網絡達人們把表情圖標排列組合,逐字“翻譯”碧昂斯的流行歌曲《沉醉于愛》、美國名篇小說《白鯨》等。
目前,統一碼正式“收編”的表情圖標有722個,蘋果、安卓等系統的用戶都能使用。今年夏天,總部設在美國的統一碼聯盟宣布,將在現有體系中增添至少250個新的表情圖標。11月初,統一碼聯盟又發布新技術報告,宣布將在明年發布的“統一碼8.0”版本中增加改變表情圖標卡通人膚色的功能。
鏈接 表情圖標中的文化差異
絕大多數表情圖標表意直白,但也有少數圖標曾引起不同文化背景用戶的困惑和誤解。例如,北美的用戶們無法理解為何日本人會在表情圖標中設計一坨“微笑的大便”。事實上,在日本文化中,“金大便”是被視為好運的象征,因為日語“大便”的發音與“運氣”相似。在日本機場和旅游紀念品商店,都能看到有金色大便狀的幸運符出售。
谷歌公司開發的安卓系統里,也有一個大便的表情圖標。與“微笑大便”不同,這坨大便蒼蠅環繞、散發臭氣,看起來更貼近現實,絕無其他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