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兩漢“《書》教”首在治政

2014/12/8 12:17:33 點擊數: 【字體:

兩漢“《書》教”首在治政

《兩漢〈尚書〉學研究》 馬士遠 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尚書》保存了中華民族原初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基因,歷來被視為帝王將相的政治教科書,因此對中國社會文化影響深遠。同是一部《尚書》,不同歷史時期接受的重點和闡釋的方式相距甚遠,因此錢宗武等著名學者近年來倡導斷代《尚書》學研究,但目前就成果而言,除清代外,其他朝代的斷代《尚書》學仍是學界公認的薄弱環節。兩漢《尚書》學在整個“《書》教”研究中具有特殊地位,因為它不僅處于《尚書》學傳統的前源時期,對當時的政治哲學、社會沿革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且對整個漢文化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基于這樣的認識,馬士遠畢十年之功,撰寫一部近百萬言的學術專著——《兩漢〈尚書〉學研究》。

    作為“五經”之一的《尚書》,經典化的過程就是其思想文化播撒社會的過程,也是“《書》教”傳統逐步確立的過程。“《書》教”傳統涉及社會文化的諸多層面,如何界定把握顯然不是個簡單問題。本書作者認為,“《書》教”主要蘊含著知識、觀念和文獻三大體系,三者的交互發展奠定了“《書》教”傳統文化的基本形態。具體地說,文獻指由《尚書》衍生出的各類詮釋文本;知識指《尚書》及《尚書》學諸多文獻中的名物制度;觀念指其中蘊含的各類重要文化觀念,如《洪范》“五行”觀念對于漢代人宇宙觀和認識論之建構的影響,《禹貢》九州觀念對漢代郡國行政區域之劃分的影響,《呂刑》觀念對漢代律例制定的影響,等等。這三個系統的劃分不僅明確了“《書》教”包含的具體內容,而且從宏觀角度厘清了研究思路和邏輯框架,可謂高屋建瓴。

    《尚書》及“《書》教”文獻廣博,包羅萬象,涉及政治、法律、地理、歷法、軍事、經濟、宗教、哲學、文學、藝術等諸多領域。馬著認為,《尚書》提出了“天之斷命”“續命于天”“剿絕其命”“恭行天之罰”“改殷之命”的說法,已經體現出樸素的“天人合一”觀念,這表明商人、周人已經開始認定國家得失系天命所賜,初步形成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天命觀。漢代“《書》教”承襲了這一觀念,一些學者依此思維方式對朝代更迭的規律性等作出進一步闡釋,把它推衍為政治權力合法性的依據,因此當時無論對于帝國的鞏固,還是對于意識觀念的整合,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尚書·洪范》已經提及五行觀念,漢代《尚書》學者敏感地意識到了這一觀念的文化生成功能,對此加以衍生和詮釋,當時流行的“五德終始”說、“三統”說(即“三正”說)無不深受“洪范五行”說的浸染,而這些理念對于當時凝聚意志、規范人心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也許有人認為,本書的研究對象尚處兩漢,時代久遠,應該是象牙塔里的工作,與現實全無牽涉。這自然是一種誤解,如果學術無補于現實,則本身就會喪失價值依托。《兩漢〈尚書〉學研究》的研究對象雖然遠在兩漢,但學術觀點卻呼應著當代文化建設的宏偉策略。鑒古知今,洞悉漢代《尚書》學精義及其發展理路,傳承它所體現的本固邦寧、協和萬邦的和諧精神,領悟它靈活沉實的治政智慧,自然可以為當代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提供寶貴的歷史經驗,從而把繼承中國優秀傳統的文化使命落到實處,真正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軟實力。作者:翟文鋮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4-12-08)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