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歷史學者要“面向大眾”

2015/1/19 9:38:31 點擊數: 【字體:

  我近些年在不同場合屢次說過,歷史雖不能吃,也不能穿,似乎與國計民生渺不相關,實際卻是社會大眾的一種不可缺少的精神需求。我們每一個人,不管從事什么職業,處于何種身份,都會自然而然地對歷史產生一定的興趣,這或許可以說是人的天性使然吧。一個人活在世界上,不但要認識現在,也必須回顧過去,這就涉及了歷史。我從哪里來,又往哪里去,是每個人都會意識到的問題,這也離不開歷史。人們不能只想到自己,還總會考慮到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這就更應該了解歷史。社會大眾需要歷史,歷史學者自當“面向大眾” 。

  抗日戰爭時期,歷史學前輩錢穆先生在西南聯大講授《國史大綱》,所撰講義一開頭便標舉:“當相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以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否則最多只算一有知識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識的國民。”歷史學者的工作任務,不應只限于自身觀察歷史、探索歷史,更有責任把所認識、所了解的歷史,原原本本地告訴廣大的社會大眾,使大家對歷史有應有的認識和必要的了解。

  特別是在今天,當我們的國家、民族正在走向偉大復興之際,尤其有必要推動歷史學“面向大眾”。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我們的先人創造了輝煌而且源遠流長的文化,對人類的發展進步做出過豐富卓越的貢獻。我們有義務把這樣的史實告訴社會大眾,提升大家建設祖國、走向世界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從而為今后人類的發展進步做出更多更新的貢獻,這應當成為歷史學者的襟懷和抱負。

  再談“通俗化”。“面向大眾”與“通俗化”是結合在一起的,要想真正做到“面向大眾”,歷史著作就必須在語言和結構上力求“通俗化”。

  說起“通俗化”,使我聯想到我國“二十四史”之首《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司馬遷是學究天人的大學者,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典范,然而他撰著歷史,引經據典,還是在通俗上下了很大功夫。比如他論述唐虞以來古史,自然離不開《尚書》,而他本人曾受學于《尚書》博士孔安國,親得古文《尚書》之學的傳授,然而他在引用《尚書》時,對于古奧費解的字詞,都采用意義相同的字來代替,這應該說是在“通俗化”方面的重要創意。另外,司馬遷還盡力將史事的敘述情節化,使之活現于讀者眼前,無愧于史學家的大手筆。這些,都是后人需要學習的。

  必須說明,“通俗化”并不意味著降低歷史學著作的學術水準。相反的,編寫“通俗化”的歷史作品,實際是對作者設立更高的要求,絕不是輕易就能夠做到的。在這里,我還想附帶說一句,即使是專供學術界專業閱讀的論著,其實也應當(而且也能夠)寫得簡明流暢一些。不少著名的前輩學者,例如胡適、郭沫若、馮友蘭等先生,他們的著作不都是這樣的么?

  李學勤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羊城晚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