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朱大可:西王母原型是印度濕婆 瑤池位于西藏(圖

2015/1/20 11:20:39 點擊數: 【字體:

 

朱大可:西王母原型是印度濕婆 瑤池位于西藏(圖

  老子像

朱大可:西王母原型是印度濕婆 瑤池位于西藏(圖

  西王母

朱大可:西王母原型是印度濕婆 瑤池位于西藏(圖

  濕婆

  《華夏上古神系》是文化批評家、同濟大學教授朱大可20多年的研究成果,他通過跨文化研究,提出人類的上古神話起源于非洲。有評論稱,這是繼美國學者發現全球智人源于非洲、新西蘭學者發現全球語言源于非洲后,又一個具有原創性的學術論斷。 

  朱大可在書中還提出,中國女媧、盤古等上古神話,老子、孔子等先秦哲人,其原型或思想源頭,均來自印度、西亞和非洲。這個觀點,一經提出,即引發爭議和關注。

  日前,朱大可接受記者專訪,對華夏上古神話“西來說”做進一步闡發。

  老子或是最早到印度取經的東亞人

  《華夏上古神系》中提到老子是印度留學歸來的楚國人,孔子的血緣里有通古斯語族的印記,墨子則兼具了猶太先知和拉比的兩重特征。

  朱大可重點向記者介紹老子思想的印度痕跡。他說,把老子跟釋迦牟尼做一次行為比較,會發現這兩位偉大的圣者,遵循了同樣的創教模式——都離家出走,都隱逸于樹林,都選擇某樹(李樹或菩提樹)作為修煉場所,都盤腿反足(“雙盤”),都做瑜伽式靜坐、調息和內觀,都長著一對大耳朵,都從生老病死或老弱病殘的生命現狀出發進行沉思,最后又都發現了至高無上的真理。

  朱大可認為,這種相似性絕非偶然,因為他們都是印度“沙門運動”的成員,負有宗教改革的重要使命。另外,像有和無、道與名的概念,也都源于吠陀經。

  他因此推斷,老子可能是最早到印度取經的東亞居民。老子借用婆羅門教的修行模式和宗教概念,創立出屬于中國本土的獨立思想學派。老子的不朽性在于,他不僅善于借用,更善于超越和創造,由此推動一種全新的東亞思想體系的誕生。

  西王母原型是印度濕婆

  朱大可認為,女媧、盤古、西王母等中國上古大神,也是“外來身份”。比如,對《山海經》的研究表明,西王母的原型是印度濕婆。

  《山海經》里面有關于西王母的三段描述,說西王母代表死亡和刑罰。這描述了濕婆的一種神格,濕婆是一位雙面神,既代表生命,又代表死亡。《山海經》里描寫的是關于毀滅和死亡的這一面。西王母的形象是豹齒虎尾,而濕婆的造型是披著虎皮。西王母蓬發善嘯,因為濕婆是舞蹈之神,當她跳舞時,就會蓬散頭發,發出尖利的嘯叫。西王母頭上戴了一個新月形的頭飾(戴勝),這正是長在濕婆額頭上的第三只眼睛。

  除此之外,《山海經》里還描寫了西王母的穴居風格,這使很多人感到困惑,但放在濕婆身上就很好解釋。濕婆在山上修煉了兩萬年,而修行的地點,就在岡底斯山主峰岡仁波齊山的石洞里,位于今天的西藏阿里地區,山下有一個美麗的大湖,叫瑪旁雍錯,應該就是傳說中的瑤池。

  秦帝國的制度原型來自古波斯

  秦帝國(前221-前207)的制度原型來自古波斯,在朱大可看來,幾乎接近于一個定案。

  秦帝國的車同軌、書同文、量同衡、人工水渠、豪華陵墓、馳道和驛傳制度、烽火臺報警體系、行省(郡縣制)、鎖子甲等兵器,其原型都源于300年前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前330)。

  依據常識判斷,導致這種“大面積雷同”的概率很低,它只能是傳播和模仿的結果。

  《史記索隱》更是宣稱,秦始皇按照居住在甘肅臨洮一帶的長狄(岑仲勉考據為波斯移民)的形象,鑄造了十二座銅人巨像。秦始皇之所以能夠獲知這些資訊,是因為前331年,亞歷山大大帝擊敗波斯,大量祆教徒向東逃遷,分北線和南線兩路涌入中國,分別居住在甘陜和楚國南部(今湖南省衡山一帶)。正是這些波斯難民中的貴族,向秦帝國傳授了本國的政治經驗。

  華夏民族善于接納“異鄉神”

  朱大可說,華夏民族是一個善于接納異鄉神的民族,魏晉以來,它曾經以高度開放的姿態,接納了佛教、景教(基督教)、祆教、摩尼教和伊斯蘭教。

  商朝信奉“帝”,周朝信奉“天”,這兩個神都源于外部世界。郭沫若早就指出,“帝”字從形義兩個方面,都來自蘇美爾。朱大可則進一步發現,他們還擁有共同的神名音素標記,也就是說,在形音義三方面,“帝”都緣于西亞。這意味著一個有趣的事實——商朝信奉的大主神,是不折不扣的“異鄉神”。

  為什么一個強悍的東亞帝國,要信奉幾千里以外的神祇?在朱大可看來,華夏文明是原住民東夷族群跟西進的西戎族群沖突、融合的結果。這場漫長的沖突造成大規模死亡,也帶來了文明的雜交、融合與生長的動力。

  走在解密的路上

  朱大可說,反對《華夏上古神系》基本觀點的聲音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一些網民的無理性攻擊,對此,他一笑了之。另一方面來自知識界,主要是支持“西來說”的學者,如劉蘇里和任劍濤。

  有人挑戰書中依據語言學所做的歷史分期,如書名中“上古”的概念。朱大可說,“先秦能算上古時期嗎?當史學界本身在分期上都一片混亂時,你又怎么能指望我的分期會得到各界公認呢?”

  “不過,這種專業的質疑是富有建設性的,它促使我把研究做得更加縝密。學術創新是一種探險運動,必然會露出各種大小瑕疵,需要不斷聽取意見并加以改進。”朱大可說,自我修正,是他的神話研究開放性的另一種證明。

  朱大可表示,《華夏上古神系》的用意,并非要馬上解決問題,而是旨在提出問題,所以它變成一個龐大的問題平臺。“大多數問題暫時還沒有解,比如巴別語和巴別神系的細化、龍的起源以及三星堆的起源等等。《華夏上古神系》走在解密的路上,但遠沒有抵達終點,需要更多年輕一代的學人加入。”(記者萬建輝)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長江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