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是一個形聲字。王(玉)表意,表示玉石。
良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美好的。所以,瑯的本義是“瑯玕”,像珠玉一樣的美石。玕(gān),也是一種美石,與“瑯”同義。后來,“瑯”引申為象聲詞,形容金玉撞擊聲或讀書聲。
有一種精美的玉石叫“琳瑯”,有一種細膩的材質叫“琺(fà)瑯”,有一種優美的讀書聲叫“書聲瑯瑯”,有一種美艷的白花叫“瑯花”。“瑯”字被賦予諸多美好的意涵,皮日休也有詩云:“已過重陽半月天,瑯華千點照寒煙。”
琳瑯滿目皆名流
“琳瑯滿目”這個成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西晉末至東晉初的混亂時期,瑯琊王氏家族一直擁戴、輔佐晉元帝司馬睿,并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了東晉王朝。王氏一族能人輩出,個個儀表不凡,皆是士林名流。一日,有人拜見太尉王衍,遇安豐侯王戎、大將軍王敦、丞相王導在座。到別屋一看,又見到王詡、王澄。回來后,這個人說:“今日之行,觸目見琳瑯珠玉。”這是在贊嘆前文所列的諸位,一個個如寶似玉,令人滿目生輝。后來,此語逐漸演變成為成語“琳瑯滿目”,意為滿眼都是珍貴的東西,用來形容美好、完美的事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