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組圖片為資料圖片
去年你讀了幾本書?看的是電子書還是紙質(zhì)書?昨天,現(xiàn)代快報記者獲悉,2014年度江蘇省居民閱讀狀況調(diào)查數(shù)據(jù)新鮮出爐:去年江蘇成年居民人均紙質(zhì)圖書和電子書合計閱讀量為8.02本,較2013年的7.01本高出1.01本,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0.24本。為什么江蘇人這么愛讀書呢?這是有遺傳的,江蘇特別是南京在歷史上就是文化繁榮之地。
你或許想不到,曾經(jīng)有1萬多部耳熟能詳?shù)拿Q生于南京或者與南京有關,其中赫赫有名的《二十四史》就有6部誕生于南京。究竟哪些書能代表南京呢?明天是首個江蘇全民閱讀日暨第20屆南京讀書節(jié),南京將啟動“傳世名著”評選等系列活動,將采用大眾“點贊”與專家推薦相結合的形式,從50部備選作品中評選出24部傳世名著。
實習生 李萍 陳雅
現(xiàn)代快報記者 胡玉梅 鹿偉
本版制圖 沈明
江蘇居民去年
人均讀8本書
高于全國
平均水平
海選名著
1萬多部名著中
選出50部候選傳世作品
曾經(jīng)有1萬多部耳熟能詳?shù)拿Q生于南京或者與南京有關,那么,此次50部傳世名著是如何評選出來的?
據(jù)介紹,評選活動首先通過專家、學者的加盟和引領,從一萬多部的南京傳世作品中篩選出50部曾經(jīng)影響南京乃至中國的傳世名著,其中包括33部“南京貢獻給世界的作品”和17部“將南京展現(xiàn)給世界的作品”。
經(jīng)大眾點贊與專家推薦
再最終精選出24部名著
本次評選活動的參評圖書,僅限于南京古代、近代和現(xiàn)代出版的圖書,當代(1949年以后)出版的圖書不參加評選;同時,參評圖書必須是以南京為題材的圖書,如《紅樓夢》;或者在南京首次編著的圖書,如《永樂大典》是在南京編著;或者在南京首次出版(刻印)的圖書,如《本草綱目》等。評選方式將采用大眾“點贊”與專家推薦相結合的形式,最終從50部備選作品中評選出24部傳世名著。
名著誕生地將豎立標志
《永樂大典》擬選市府大院
本活動還會對精選出來的50部傳世名著備選書目進行逐個論證,在這些傳世名著的創(chuàng)作地、出版(首刻)地,或者傳世名著的作者曾經(jīng)生活過、工作過的地方,豎立標志碑。此舉在全國尚屬首創(chuàng)。相關人士透露,據(jù)粗略統(tǒng)計,大約有30部作品可以找到誕生地、創(chuàng)作地或者出版地等。比如《永樂大典》標志碑擬豎立在南京市北京東路市政府大院。
名著新解
用不超過140個字的篇幅來發(fā)一條微博,這是我們熟悉的微博體,可讀了《世說新語》后,你會突然發(fā)現(xiàn),這本書不就是中國一千多年前的微博嗎?跟我們相比,古人玩微博早就到了駕輕就熟、爐火純青的程度。
《世說新語》是由南朝劉宋宗室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在南京編寫的書,主要記述漢末、三國、兩晉士族階層逸聞軼事的筆記小說。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這本書的推薦人是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教授葛劍雄,他認為“此書必讀,若非有求知或研究的具體目的,此書最宜任意閱讀,不必全讀或按次序讀,可不求甚解,隨心所欲,心領神會,其樂無窮”。
最早的微博體《世說新語》
古人千年前就玩“微博”了
南京人愛吃是出了名的,如果愛吃會吃,還能寫,讓人讀起來津津有味,這應該就是一個美食家的最高境界。袁枚就是這樣,他撰寫的《隨園食單》完全就是清代日常飲食菜譜大全。
《隨園食單》寫于南京隨園,詳細描述了326種南北菜肴飯點,當時的美酒名茶,以及種種烹飪技巧。從選材到品嘗,美食的醞釀到誕生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這本書中都有涉及。更重要的是,袁枚還把某菜什么做法、出自何家都寫得清清楚楚。有了這本“秘籍”,吃貨們不用擔心手拙了,完全可以照著學做。
不得不提的是《隨園食單》還是公認的提高烹飪技術、研究傳統(tǒng)菜點以及烹制方法的指導性史籍。自問世以來,這部書一直被廚師們奉為經(jīng)典,英、法、日等語種均有譯本。
清朝吃貨曬美食寫《隨園食單》
一直被廚師們奉為經(jīng)典
和現(xiàn)代流行的兒童百科全書《十萬個為什么》一樣,在1400多年前,南京就誕生了一部兒童百科全書,也是我國最早的兒童百科全書。這就是《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馀成歲、律呂調(diào)陽、海咸河淡……”
據(jù)介紹,《千字文》是梁武帝為教育兄弟子侄,命人從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選取1000個不重復的漢字,讓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的!肚ё治摹肥菤v史上最早的兒童求知的百科全書。當時,被翻譯成了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它與《三字經(jīng)》《百家姓》合稱“三百千”。
最早兒童百科全書《千字文》
是兒童百科全書的“鼻祖”
《西游記》南京校訂問世
里面還有不少南京方言
在南京50部傳世名著評選中,火得要命的電視劇《北平無戰(zhàn)事》編劇劉和平推薦的是《西游記》。也許你會好奇,《西游記》中的花果山不是連云港的嗎?吳承恩不是淮安人嗎?和南京有啥關系呢?其實,這部小說,還真的和南京有關系。專家說,《西游記》中出現(xiàn)了很多南京方言,而且,現(xiàn)存最早刊本由南京人作序,并在南京校訂問世。
《西游記》中南京話例子:“雷堆”,例句:第三十回:行者道:“我這大圣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樣,你這嘴臉生得各樣,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別處來的妖魔。”
釋義:雷堆,也作“雷里雷堆”,南京方言里使用頻率很高,形容笨重、不利索、窩囊等。
古代“驢友”出國自助游14年
回南京寫下萬字“攻略”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光我們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古人也同樣如此。東晉時就有一位超級“驢友”法顯,來了一趟出國自助游,一去就是14年,游了29國,回來后在南京寫下了萬字的“攻略”。
法顯的《佛國記》是一部典型的游記,全一卷,共13980字,記述了他從長安到天竺,最后由海上返回,總計14年間的全部行程。書中對行經(jīng)諸國山川形勢、佛教名勝和宗教活動都有真實記敘。
作家馮亦同是這本書的推薦人,他認為,法顯是中國歷史上西行求法的第一人,“翻譯經(jīng)論的同時,將十四載取經(jīng)見聞,融合著佛學智慧,寫成了不朽的世界名著《佛國記》”。
東晉就有了“養(yǎng)生秘笈”
《抱樸子》教人養(yǎng)生煉丹藥
現(xiàn)代人為了養(yǎng)生,練瑜伽、跳操、廣場舞,也有的吃保健品。事實上,養(yǎng)生之道,南京人早就追求了,東晉《抱樸子》就是教你如何養(yǎng)生延年,如何煉丹藥的。這部書就是在南京寫的。
東晉道教學者、煉丹家、醫(yī)藥學家葛洪,自號抱樸子。“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書中,葛洪總結了戰(zhàn)國以來神仙家的理論,集魏晉煉丹術之大成,講述了煉丹的過程。
那么,按照葛洪的煉丹方子,煉出來的丹藥長什么樣呢?在南京,1965年,南京市博物館的考古發(fā)掘人員在象山的東晉大墓里發(fā)現(xiàn)了“丹藥”,它們通體紅艷,大的有0.468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