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清虎
在信仰世界中,長期存在著以天、地、神、鬼、人等為對象的崇拜和祭祀,“魅”是其中之一,只是鮮有人關注。魅是什么,是人們常說的鬼嗎?翻閱古代文獻可知,關于“魅”這種信仰,它既不屬于人們常常所知的鬼世界,也不是某一種宗教的神祇,幾乎只游離于主流信仰世界的邊緣。
對于魅的記載,可以追溯到上古文獻。《左傳》中說:“舜臣堯,賓于四門,流四兇族渾敦、窮奇、梼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這里“四兇”所抵御的“魅”就是一種可怕的“怪物”,它們危害中原,充滿敵意。魅又是作為一種祭祀對象而存在的,《周禮》說,冬天要祭拜天神和人鬼,夏天要祭祀土地和物魅。古代是一個農業社會,冬天較閑,需要天神和人鬼的保佑,夏天較忙,需要土地神保佑和免受精魅的搗亂,所以都要祭拜。這種魅,在上古似乎確有其物,《山海經》載:“魅,其為物,人身,黑首,從目。”所謂的魅,相貌怪異,不受人歡迎。
魅有什么特征呢?漢代《說文》釋“鬽”:“老精物也。”魅被視為一種歷時較久的精怪。《論衡》也談“魅”:“其物也,性與人殊,時見時匿,與龍不常見,無以異也。”魅被理解為一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異怪。到了漢代以后,人似乎與魅的接觸開始頻繁起來,人對魅的認識才逐漸清晰,也因此引發了一系列的離奇故事。在眾多的故事情節里,魅會扮作美少女、美男子、親朋好友、達官顯貴等各類人類角色誘騙凡人,魅可謂是千變萬化,魅姿無限。這些故事中的魅,大多都有原形可辨。正如東漢王充所說:“夫物之老者,其精為人。亦有未老,性能變化,像人之形。”晉代葛洪也有類似的說法“萬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讬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試人。”魅就是一種歷時較久的怪物,常常成精化人,迷惑人。隋唐故事《古鏡記》,講述程雄家中的女婢,原來是華山府君廟前長松下的千歲老貍魅,只因在華山廟前修煉,最后化為少女,進入程家做了女婢。在王度的鏡子前一照,就原形畢露了。所以說,魅就是修煉千年的精,就是迷惑凡人的怪。
在古代小說中,魅的形象多樣化,有魑魅、精魅、物魅、老魅、鬼魅、妖魅、邪魅、魔魅,以及厭魅之術等。這些各種類型的魅性格各異,都屬于“跨界”的怪物,是魑是魅,是精是魅,是鬼是魅等等。魅形象復雜,飄忽不定,充滿了象征和寓意,深刻影響著人的觀念和信仰。在現代,利用魅的附加含義,出現了魅力、祛魅、返魅等說法,魅就是誘惑人,就是緊箍咒。魅的影響力持久而深遠,一方面它源于中國社會生活,另一方面它又反映了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
魅這種信仰源于社會生活,它就是一種俗文化,主要反映社會下層問題。第一,魅從未走進國家祭祀的上層,而是常與諸多民間俗神聯系在一起,泰山神、石敢當、土地、天神都曾參與治魅,還有佛教的高僧,如玄奘、全清、定光等,道教的法師,如毛仙翁、張繼先、張蓋等都有與魅斗爭的事跡。第二,魅很少出現在正式的場合,多出沒于邊遠地區,或是山野茅舍,或是破廟陋室。第三,魅就是下三濫的代名詞,“死老魅”這句含有貶義的罵人口語,就是難登大雅之堂的不雅之語。魅所涉及的社會問題,也多是中國古代社會中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古代娼妓文化極其泛濫,文人狎妓,狐魅故事便層出不窮;儒生出身貧寒,十年寒窗,屢試不第,科舉之路漫漫,偶爾出現對魅無可厚非的遐想;長期以來民族矛盾復雜,中原與四夷戰事不斷,魑魅魍魎如影隨形;商人經商,常年出門,偶有少婦耐不住寂寞,紅杏出墻受魅蠱惑,也是可能的;民間陋俗不斷,盛年夭折,定要配得冥婚,以求鬼魅無怨。如此種種的社會現狀,塑造了萬千之魅。
魅的信仰,既反映中國文化,更源于中國文化。《鬼董》曰:“人靈于萬物。人不能神,禽獸昆蟲惡能神,又惡能魅人,凡言魅者其寓歟?”中國人有著非常濃烈的造神情結,就是魯迅所說的偶像崇拜。信仰世界中千奇百怪的種種鬼魅,無非是源于人的內心,所謂“魅由心生”正是如此。人們不斷地談到神鬼,其實最終還是涉及自身的個人認識問題。所謂的“魅”,既存在于人所處的現實世界,也存在于人的內心世界。人們相信,人死后可以為善成神,也可以因惡而祭祀,甚至有祭祀活人的生祠。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魅到了近代能夠變成溢美之詞。如此種種,釀就了人們對魅的種種情愫,久久不能釋懷,就賦予了魅的新含義——“魅力”。從信仰的本質上來說,魅是人們心理需求的一種結果。
中國文化有著謙遜、禮讓、忠勇、仁義等優秀品質,然而這些品質都是需要克服人性自身的弱點才能做到的。就魅自身而言,它邪惡、詭異、丑陋、貪婪、虛偽,幾乎糅合了所有人性的丑惡。面對魅的誘惑,人們難以明辨是非,或是難辨其形,上當受騙,或是被迷失心智,或是喪失生命。是非之間,擋不住誘惑,就自然萬劫不復。陰陽雙修的魅,幾乎成了中國文化發展之路上一個轉承古今文化思維的縮影和亮點。
如今,對魅的存在,人們幾乎是見怪不怪。魅作為一種文化心理的沉淀,細細琢磨,也許仍然時時可以進入我們的生活世界。
魅所代表的到底是一種什么能力,是美是丑,是正是邪,是善是惡?其中囊括的中國文化的中庸、含蓄、剛柔相濟、陰陽相生,既難說清,也難辨明。
總之,中國文化中的魅,是精也是鬼,是物也是怪,是神也是人,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