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九為陽數的極數,即單數最大的數。于是多用九附會帝王,與帝王有關的事物也多與九有關。
如京師置九門。明永樂時北京城之九門為:麗正、文明、順城、齊化、東直、平則、西直、安定、德勝諸門。正統中,改麗正為正陽,文明為崇文、順城為宣武、齊化為朝陽、平則為阜城,余四門仍舊。清仍明制,且設步軍統領,俗呼為“九門提督”。
紫禁城的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間。
天安門城樓,面闊九間。
紫禁城以及皇家園林,行宮的大門,裝飾用“九路釘”,每扇門的門釘縱橫各九,共81釘。81為9的9倍,實際上仍然是“九”。
歷代皇帝皆鐘情于“九”,而清朝皇帝更甚之。清代定制,蒙古各部王公每年向皇帝進獻白馬八匹,白駝一匹,謂之“九白之貢”。
其余貢品,亦多以“九”數計算。如康熙十三年題準:每年節,科爾沁等旗,共進十九“九”,計羊108只,乳酒108瓶;鄂爾多斯等旗,共進九“九”,計羊81只,乳酒81瓶;其余25旗,共進三“九”,計羊27只,乳酒27瓶。
敕建寺廟,金佛斤數,亦以九數鑄成,或81斤或27斤不等;鑄佛數量,亦以九計,如乾隆四十五年,為慶祝皇帝七十壽辰,共造佛二千二百九十九“九”,合計當為20691尊。
清代宮廷年節大宴,包括水果、蜜餞、點心等,共計九十九品。
清代皇帝過生日,要舉行大的娛樂活動,表演雜技,放萬年春燈等,共九“九”,即81種節目,名曰“九九大慶會”。
《詩·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才室,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詩為祝壽之辭,祝賀福壽綿延不絕之意。因詩名《天!罚B用九個“如”字,因以“天保為九”為祝壽之語。所以清代皇帝的壽筵及春節大宴食品,娛樂節目以及臣僚們慶祝“圣壽”的貢品等,也以九計,含有“敬祝萬壽無疆”的意思。久而久之,“九”這個數字,被皇帝獨占了,而一般人群,包括達官貴族,凡飲食器物等等,統統不能以“九”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