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古代翻譯是高危職業:亂翻譯或被處以勞役刑

2015/5/19 15:57:30 點擊數: 【字體:

  對于“誰是世界上第一個翻譯”這種問題目前并沒有相關文獻和史料能夠確切回答,但是,只要對目前公開的部分資料加以分析,一個籠統的結論并不難得出:最早的翻譯家,也許是巫師,或說是神婆。

  在最早的原始部落,巫師這個職業,出現時間遠早于翻譯。即使出現了翻譯,那么最適合擔當此職的人,還是巫師。巫師的翻譯對象,通常是“神諭”。當然不能指望天上的神和山野草民使用同一種語言,所以就靠巫師把神說的話翻譯出來,說給周圍的人聽。雖然這聽起來很不靠譜,但當時的人是相信的,最早的巫師也是祭司,負責傳達神旨和預測吉兇。有時,他們也負責做幽靈的客服工作。

  希臘有一個地方叫德爾斐,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了世界遺產,那里是古希臘祭祀太陽神阿波羅的地方。各地國王或將軍若有了什么迷惑,就可以跋山涉水到那里找到女祭司。她們通常會坐在一個三腳架上,聆聽阿波羅的神言,并將指示從自己的口中傳達下來。

  不同語言如何第一次親密接觸?

  古代不同的部落需要交流,第一步只能直譯。當然,這里的交流未必存著什么文化交融共同進步的念頭,最有可能是因為戰爭。

  最初步的翻譯是口譯。有文字以后,雙方都用它來記錄發音以及這個詞表達的意義。

  首先要弄清的是指示性語言,舉個例子:一個只會說英文的英國人遇到一個只會說中文的中國人,初譯開始了。英國人要指著對方,說you;指著自己,說me;指著蘋果,說apple;指著樹,說tree……這是最直接的方法。

  這樣的指示性語言一點點堆砌,加上熟悉了對方的表述方式,就可以進行最基本的交流。

  后來,再從判斷句衍生出各種各樣解釋,從而構成更加復雜的內容。

  當然,從第二步到第三步,遠比從第一步到第二步來得艱難,所以需要越來越多做這樣工作的人。不同母語的人交流得多了,加上對彼此文化背景愈加了解,翻譯這項事業終于從采集文明進入到了農耕文明,不僅出現了正規的詞典,還有專業的翻譯官大人。

  做翻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古代,翻譯官們存在著很嚴重的語言能力欠缺問題,外語能力過四級的鳳毛麟角。

  我國有文獻記載的翻譯活動,可以追溯到周公居攝六年,大概是公元前1000多年。

  周文王、周武王死后,成王年少,由周公攝理朝政。交趾(今越南北部)南面有一個越裳國,為了表示友好,派出了三位翻譯官向周公獻珍禽白雉。

  如此大禮,跟尊重我天朝上國倒沒有太大關系。因為路太遠了,沒有人既懂漢語又懂越裳國的語言,所以要先派一個翻譯官將越裳國語言翻譯成其他的語言,反反復復輾轉,才能譯成漢語。

  據《尚書》大傳記載:“周成王時,越裳氏重九譯而貢白雉。”三個心累的翻譯官輾轉了九次,經歷了一個類似“越裳語-廣東話-湖南話-湖北話-河南話……周朝官話”的過程,才翻譯成功。

  此外,在古代,胡亂翻譯則是一件很可能要命的事。早在漢代的法律中,就有對翻譯人員的處罰條文。《張家山漢墓竹簡》為研究西漢前期的法律制度提供了最原始的資料。其中有載,漢簡《具律》規定:“譯訊人為非(詐)偽,以出入罪人,死罪,黥為城旦舂;它各以其所出入罪反罪之。”

  若翻譯者亂翻譯,導致對他人的定罪量刑有出入,如果他人因此被錯判死罪,那么翻譯者則會相應地被處以黥城旦的刑罰,這是最重的一種勞役刑。如他人被判其他罪的,就要實行反坐。

  由此可見,翻譯這個如今還算體面的工作,在過去還真是一個高危職業。(據《人民文摘》)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北方新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