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揭秘清朝皇帝為何親獵虎:演練祖上傳下來的技能

2015/6/24 17:31:44 點擊數: 【字體:

 

揭秘清朝皇帝為何親獵虎:演練祖上傳下來的技能

沈陽故宮展出的弘歷刺虎圖。郭 平 文/攝


  徜徉于沈陽故宮,記者發現,以皇宮后來主人的視角,無論參加故宮里什么活動,都不得不經過或者視線中幾乎無法避開敬典閣和崇謨閣。從敬典閣和崇謨閣一路深入采訪,記者恍然大悟,正是這兩座建筑中保存下來的清朝皇家秘籍,使得后人能更深入地了解那個王朝200多年間發生的種種過往。在省檔案館清朝檔案研究專家張虹的指點和幫助下,記者試著研讀《清實錄》,竟然翻檢出老虎在這個王朝興衰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敬典閣和崇謨閣 沈陽故宮的兩只“眼睛”

  看沈陽故宮平面圖,記者注意到,如果將它看成一張“面孔”,那么敬典閣和崇謨閣正是這張面孔的“二目”。

  這也難怪乾隆的兒子嘉慶念念不忘“敬稽典禮、尊崇謨烈”,這句話說白了,就是“一定不忘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那些寶貝”,那是什么“寶貝”呢?

  沈陽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佟悅認為,簡單地講,“寶貝”就是“尚武、好勇”。

  佟悅說,入關前的很長時間里,在東北亞叢林里生活的女真人,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常常處于半饑半飽狀態,對于森林中的天然統治者老虎是非常敬畏的。當時,女真人有“老虎要蹲倉子,放山人就得扔帽子”的說法,這是針對在森林里采參的女真人說的,大意是,如果老虎出現在采參人窩棚的門口,就是想吃人了,那么窩棚里的人就得把帽子扔出去,老虎叼起誰的帽子,誰就得跟著老虎去。

  女真獵人早期很少能夠捕獵到老虎,打虎通常是集體行動,在這樣的集體行動當中,能夠打到虎的人常常被看成是英雄。到了清代,皇帝的圍獵也是這一習俗的延續。

  不過,清朝皇帝的獵虎,收獲多少獵物并不重要,主要用意在于演練八旗的騎馬射箭技能,使他們不忘祖傳下來的“尚武、好勇”。

  努爾哈赤“謀虎皮” 皇太極審理“打虎功勞案”

  努爾哈赤是統一女真各部、開創大清基業的人,但是關于他的情況,《清實錄》中主要是記述他統一女真各部的過程及與明軍交戰的情況。事實上,努爾哈赤自25歲開始起兵東征西討,圍獵應該算不得什么大事。

  此外,由于滿文始創于努爾哈赤時期,當時人們記事的能力也受到很大制約,所以在《清實錄》當中,關于他的文字明顯少于以后各代,僅有不足6萬字。所以,努爾哈赤與虎的事兒多是以傳說形式流傳下來,內容大體是說,努爾哈赤很神奇,老虎不僅不吃他,還幫助他挖到了大人參,用來換錢購買武器、糧草。

  正史中無從查找這些傳說,但《太祖實錄》中確實記載:“本地所產,有明珠、人參,還有黑狐、玄狐、紅狐、貂鼠、猞貍猻、虎豹等皮,以備國用。撫順、清河、寬奠、陽四處關口,互市交易,照例取賞,因此滿洲民殷國富。 ”

  《清實錄》對皇帝參與圍獵有生動的記述,讓我們知道皇太極是獵虎高手。

  《清太宗實錄》記載:“辛丑,上還宮。是行也,上親殪五虎,從臣皆驚服神勇。 ”意思是說,那一次,皇太極一個人快馬向前跑,前方20步左右是御前侍衛詹土謝圖。這時,一只老虎突然沖過來。詹土謝圖用箭射中了老虎,但是老虎沒死,反而將詹土謝圖撲到馬下,張口就咬。皇太極大喝一聲直沖上前,老虎受驚逃跑,后被其他侍衛射死,詹土謝圖得救。查《清太宗實錄》,皇太極親自射殺的老虎有14只。

  在《清太宗實錄》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早期女真獵人視打虎為英雄的影子,在這期間就曾發生過一起因為爭奪打虎的功勞引發的公案。

  在一次圍獵中,普通將軍額木圖射中了老虎,人們在虎身上也發現了額木圖的箭,可是回營之后,打虎功勞卻歸了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周圍人也都幫腔,說是貝勒阿巴泰射中了老虎。

  額木圖不服,就告到了皇太極那里,當庭對質發現,阿巴泰派了個不明白打獵規矩的新手去看打虎現場,結果那人謊稱額木圖射中的地方沒有血,阿巴泰射中的地方有血,就說此虎是阿巴泰打中的。皇太極最后判定打虎功勞歸于額木圖,還責令阿巴泰歸還虎肉,并判阿巴泰和他的親隨以應得的懲罰。

  康熙是獵虎冠軍 乾隆為打虎請功的事生氣

  康熙不僅是中國的封建皇帝當中,大約也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后的打虎冠軍。

  《康熙實錄》中不時就出現這位皇帝打虎的戰果——乙亥這天,康熙聽說有老百姓被老虎咬傷的事,就選個日子到南山去打獵,他親自捕殺兩只大老虎和一只小老虎,當地從此就再也沒有虎害了。辛丑這天,康熙出了山海關,舉行圍獵,用箭射殺了兩只老虎。丙午這天,康熙舉行圍獵,用箭射殺了兩只老虎。丁巳這天,康熙從盛京到永陵祭祖,然后舉行圍獵,用箭射殺了一只老虎。戊午這天,康熙舉行圍獵,親手用箭射殺了3只老虎……

  康熙晚年曾對自己圍獵的戰果做過總結:“我從小時候到現在,總共用鳥槍、弓箭捕獲了135只老虎、20只熊、25只豹、10只猞猁、14只麋鹿、96條狼、132只野豬,用誘惑的方法捕獲的鹿得有幾百只,其他的在圍場隨便就射到的獵物很多,都記不清確切數了。 ”

  康熙時常以自己的打虎心得教育侍衛,目的之一是讓他們有話直說。他說:“我的騎馬射箭功夫都是從小就開始學的,那時候侍衛阿舒默爾根看到不對的地方,就直接告訴我,一點也不隱瞞,不搞溜須拍馬的事,我這才練出這般身手。阿舒默爾根的誠實、忠誠、正直,我一直也不忘。 ”《康熙實錄》這樣記述原話:“朕亦不過由學而能,豈生而能者乎? ”

  《清實錄》中看不到雍正的打虎戰果,這位勤政的皇帝盡管有很多追隨其父圍獵的經歷,但沒有獨自向臣屬展示他的馬上功夫。

  到了乾隆時代,“親射虎”的記錄又多起來。當然,這位皇帝沒有在大臣面前像他的爺爺那樣展露出過人身手,有一次甚至因為大臣為打虎受傷者請功生了氣。

  《乾隆實錄》載,湖廣總督宗室德沛給乾隆寫信說,湖北是個多山的省,特別兇猛的老虎常來咬人,我想為那些因為打老虎受傷的將士請賞,按照打仗死在戰場上的情況給撫恤和封賞。

  乾隆很生氣:這個提議愚蠢無知。我們圍獵的時候,就是一場游戲和訓練,如果按你的說法,那都該按照軍功給予獎賞了唄。

  接下來的記述中,乾隆語氣緩和了些:老虎傷人,你想法除掉就是了。有人受傷,你就根據他的情況,多給錢就行了,哪能形成慣例按陣亡的情況辦理呢?說著說著,乾隆的火氣又上來了:難道你是想驅趕我們八旗子弟去跟老虎拼命嗎?

  嘉慶憂心雇人打虎 道光以后就沒有“親射虎”了

  清朝皇位傳到嘉慶,單就打虎一事就可以明顯感到滿族統治階層的衰退,這位皇帝再三下旨要求大臣督查近侍虎槍營訓練,不要用鳥槍打獵,應當射箭,不應當雇傭民人打獵,應當自己動手,不能把老祖宗傳下來的馬上功夫丟了。

  其中針對大臣奏報,嘉慶批示,圍獵的事,本來就是用來讓八旗子弟搞訓練、提高技能的。東北三省的滿洲八旗騎馬射箭,這本來是他們的專長,我們祖先就是以打獵為生的。現在,我看吉林黑龍江的軍士在圍獵的時候,還能在馬上射中野獸,盛京的軍士就不行了,聽說他們竟然雇炮手用槍枝打獵。捕殺老虎的時候也不敢用虎槍去刺殺,只好用鳥槍遠遠地打,技術水平跟我們祖先差得遠去了。

  這位皇帝憂心忡忡地說,以前用鳥槍打虎,我父親看到了,就擔心滿洲的子弟們騎馬射箭的功夫荒廢,早就下令整頓,我也批評教育好多次。現在越發懈怠了,甚至連打槍都不自己動手了,開始雇人干了。這種情況如果不嚴加整頓,以后不僅馬上功夫會荒廢,我很擔心以后我們的八旗不僅不能拿著長槍上陣,甚至連鳥槍也打不準了。

  據史料記載,當時,雇人打獵已不僅僅是士兵個人的事,而是由盛京將軍統一給批條子,獵人用獵物換批條,再拿條子到官府去領錢。

  嘉慶為此再三叮囑新派的盛京將軍松筠,一定要徹底查清雇人打獵、由將軍府批條這件事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并且明令,第二年再舉行圍獵,一定要派出滿洲士兵親自動手打獵。

  據說,松筠后來還真向嘉慶奏報了督查情況,不過虎槍營雇人打獵真是很普遍,嘉慶后來也只是再次訓斥。

  嘉慶還能根據前輩的囑托責令臣屬演習技藝,道光以后,《清實錄》中就再也見不到皇帝“親射虎”的事了。

  又過了60多年,清朝亡了。□本報記者/郭 平 文/攝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遼寧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