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大暑—土潤溽暑,大雨時行

2015/7/23 10:18:44 點擊數: 【字體:

大暑—土潤溽暑,大雨時行
 

    黃 卓 繪

 
 
    7月23日,將迎來大暑節氣。

    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時為大暑節氣。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諺語有云:“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此時也是喜溫作物生長最快的時期。因此,農家顧不得避暑,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年中最緊張、最艱苦、最充滿希望的時候,搶收早稻、搶種晚稻的“雙搶”戰斗,已經在烈日下拉開序幕。另外,我們也要看到,大暑時節是旱、澇、臺風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時節,抗旱、排澇、防臺風的任務十分繁重。

    【物候】

    古代勞動人民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古人對自然物候的觀察雖然細微,但限于整體科技水平的限制,對生物的認識沒有今人那么深入,往往會產生一些誤會。比如,盛夏時節的螢火蟲,因產卵于枯草上,孵化以后從枯草中飛出,被古人誤會為是腐草變成的,即為“一候腐草為螢”;大暑時節,天氣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大地猶如一個巨大的蒸籠,是為“二候土潤溽暑”;自入伏以來,風雷暴雨時而大作,大暑時節更加肆掠,然而到大暑后期,每一場雷雨之后,大地的燥熱似乎都會悄然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此為“三候大雨時行”。

    【民俗】

    喝暑羊:山東南部地區有在大暑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棗莊是山東有名的麥產區,入伏之時,麥收結束,是一個短暫的農閑期。夏收初過,人已疲憊,該休息休息,享受享受。農村有什么好吃的?也就是吃個新麥饃饃,狠狠心,殺只羊,也不舍得自己吃。于是,當地人在這一天,會把嫁出去的閨女接回來,吃新麥饃饃,喝羊肉湯。營養學家認為,羊肉在伏天吃營養程度最高。三伏天,人體內積熱,此時喝羊湯,必然全身大汗淋漓,帶走五臟積熱,同時排除體內毒素,有益健康。

    送“大暑船”:這個活動在浙江臺州一帶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大暑船”按照三桅帆船縮小比例后建造,長8米、寬2米,船內載各種祭品。活動開始后,50多名漁民輪流抬著“大暑船”在街道上行進,鼓號喧天,鞭炮齊鳴,街道兩旁站滿祈福的人群。“大暑船”最終將被送至碼頭,舉行一系列祈福儀式,隨后被漁船拉出漁港,然后在大海上點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們五谷豐登、生活安康。

    吃鳳梨:大暑期間,我國臺灣地區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征。

    【禁忌】

    “大暑無汗,收成減半。”大暑日忌諱天不熱,否則莊稼會歉收。

    “大暑沒雨,谷來無米。”大暑日忌諱不下雨。大暑不下雨,稻子將得不到充分的水分維持其生長,秋后稻谷就是干癟的。

    【賞鑒】

    登殊亭作

    元結(唐)

    時節方大暑,試來登殊亭。

    憑軒未及息,忽若秋氣生。

    主人既多閑,有酒共我傾。

    坐中不相異,豈恨醉與醒。

    漫歌無人聽,浪語無人驚。

    時復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誰能守纓佩,日與災患并。

    請君誦此意,令彼惑者聽。

    螢

    徐夤(唐)

    月墜西樓夜影空,透簾穿幕達房櫳。

    流光堪在珠璣列,為火不生榆柳中。

    一一照通黃卷字,輕輕化出綠蕪叢。

    欲知應候何時節,六月初迎大暑風。

    【養生】

    大暑與小暑同為炎熱時節,養生之道基本差不多。讓我們一起來糾正幾個夏天的壞習慣吧。

    壞習慣一:飯后飲用冷飲或冰品。因為天熱,很多人喜歡飯后喝冷飲或吃冰品。但是,一支雪糕有280卡熱量,一罐冰咖啡有115卡熱量。身體要消耗掉100卡熱量,需要爬樓梯27分鐘或走路1個小時,正確的選擇應該是喝白開水或礦泉水。

    壞習慣二:過量食用水果。夏天是水果盛產期,一般人對水果沒有戒心,會大吃特吃。事實上,水果中的糖也會讓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升高。聰明的選擇應該是多吃蔬菜,水果的分量少一些。

    壞習慣三:把鮮奶當水喝。夏天天氣熱,有些人會把鮮奶當水喝。但是已有研究指出,高蛋白質會阻礙鈣的吸收,因此喝牛奶要適量。

    (本報記者 王學思 整理)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