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鬼子”一詞古已有之 始見于《世說新語》

2015/9/6 11:57:30 點擊數: 【字體:

  □梁文俊
 
  為什么把日本侵略者稱為“鬼子”?這得從“鬼子”中的關鍵字“鬼”說起(因為“子”是名詞后綴,一般不表義)。“鬼”字,甲骨文鬼是一個方頭人形跪坐的形狀,像人身巨首的怪異之物。《說文解字》:“人所歸為鬼。從人,象鬼頭。”在漢語文化中,迷信者以為人死后靈魂不滅,稱之為“鬼”。
 
  “鬼子”一詞始見于《世說新語·方正》:“盧志于眾坐問陸士衡(陸機):‘陸遜、陸抗,是君何物?’……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內,寧有不知?鬼子敢爾!’”由此可見,“鬼子”一詞古已有之。在一些古代志怪小說如《搜神記》《睽車志》中,也有涉及“鬼子”的,但“鬼子”有時候指魔鬼,有時候是“人鬼婚姻”的產物。而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畫皮》中的“我固憐之,鬼子乃敢爾”,則是道士對魔鬼的蔑稱。
 
  近代中國人最早見到西洋人時,發現他們金發碧眼、深目高鼻、渾身是毛,服飾“異類”,說著“鳥語”。加之,這些人大多不是出于民族友好、而是為了侵略而來的。他們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燒殺淫掠,無惡不作。自然而然地,人們便將他們和“鬼”聯系在了一起。生活在鴉片戰爭前后的詩人陸嵩材在其《江州述感》中,如此“妖魔化”英國人:“白者乃真鬼,語音類禽鳥,脛長,面多毛,眼綠疾顧。”詩人所描寫的英國人形象,明顯就是活生生的“妖怪”或者說“非人類”。那時的中國人把五官“怪異”的西洋人憎稱為“鬼子”“西洋鬼子”,后來用以泛稱侵略者。
 
  明清以來,我國沿海一帶受到日本海盜的侵襲,當時就出了抗倭英雄戚繼光,那時我國人民稱日本海盜為“倭寇”。甲午海戰前,李鴻章出使日本,談判結束后雙方聯合舉行記者會。見記者到的差不多了,日本人突然亮出了一幅寫有楹聯的白絹,并不無輕蔑地說:“我們日本有上聯,卻對不出下聯,只好求教漢字發源地的人了。”李鴻章定睛一看,那上聯是:“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頭上,單戈獨戰!”顯然,這是日本人在不可一世地宣揚其兵強馬壯,“單戈獨戰”即可踏平中國!面對這種輕視和挑釁,李鴻章毫不示弱,沉著冷靜地揮毫寫出下聯:“倭人委,襲龍衣,魑魅魍魎,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對仗工整,內涵深邃,意思明了:倭就是倭寇,來偷大清龍衣,“八大王”變成“四小鬼”,“琴瑟琵琶”變成“魑魅魍魎”,“并肩居頭上”變成“屈膝跪身旁”,“單戈獨戰”變成“合手擒拿”。由此,國人便不再稱日本侵略者為“倭寇”,而改稱為“鬼子”了。
 
  “鬼子”被廣泛用來稱呼日本侵略者,應該是在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以后。“九一八”事變特別是“七七事變”之后,日本兵在中國大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猶如惡鬼,完全喪失了人性。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奮起打“鬼子”,于是,“鬼子”“東洋鬼子”“日本鬼子”便成了國人對侵華日軍的代稱。“鬼子”一詞不但包含了蔑視,還充滿了你死我活的民族仇恨。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西安晚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