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卓 繪
9月8日,白露。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白露的詩意之美,除了這種人文的積淀,還在于其物候與氣象水乳交融、生命與時空相約相生的自然之美。古人在《孝緯經(jīng)》中用“露凝而白”形容白露。想象一下:到了白露時節(jié),由于晝夜溫差大,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夜間冷凝成細小的水滴,密集地附在花草樹木的莖葉或花瓣上,在清晨陽光的照射下,晶瑩剔透、潔白無瑕。古語凝練,簡短四字,不但將白露之美躍然紙上,而且讓人充滿想象的空間。
節(jié)令至此,正當仲秋,氣候一如春季,天高云淡,氣爽風清,不僅草木茂盛,而且群花爭艷。不過,此時的繁榮應(yīng)該是一年中最后的輝煌,地球上許多有生命的東西會在蕭瑟的秋風中由榮而枯,由盛而衰。白露是一個轉(zhuǎn)折,伴隨這個詩意節(jié)氣的腳步,天氣將逐漸轉(zhuǎn)涼。
【物候】
我國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yǎng)饈。當此時節(jié),鴻和雁開始列隊從北向南飛,燕子等候鳥開始集體朝南遷徙,尋找過冬的樂土,百鳥開始儲蓄干果以備過冬。
【民俗】
喝白露茶:說到白露,愛喝茶的文人雅士都十分青睞“白露茶”,此時的茶樹經(jīng)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jīng)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的清香味。
吃龍眼:福建福州有個傳統(tǒng)習(xí)俗叫“白露必吃龍眼”,意思是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因為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yǎng)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重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jīng)衰弱等多種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大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龍眼是再好不過的了。
祭禹王:白露時節(jié)還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漁民稱其為“水路菩薩”。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jié),這里都要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規(guī)模最大,歷時一周。在祭禹王的同時,還祭土地神、花神、蠶花姑娘、門神、宅神等。活動期間,《打漁殺家》是必演的一臺戲,它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祈盼和向往。
【禁忌】
白露日忌諱下雨。民諺“白露日雨,到一處壞一處”,“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江蘇昆山、太倉等地認為,白露日見風雨將會影響農(nóng)業(yè)收成。
白露日還忌諱刮風。諺語“白露日東北風,十個鈴子(棉桃)九個膿;白露日西北風,十個鈴子九個空”,是說白露日刮風會對棉花造成傷害。
【賞鑒】
玉階怨
李白(唐)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南柯子·十里青山遠
仲殊(宋)
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shù)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
【養(yǎng)生】
白露身不露:長江流域有句民間諺語“白露身不露”,是告誡人們白露節(jié)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暴露身體了。因為白露過后,氣候逐漸轉(zhuǎn)涼,特別是一早一晚,更添幾分涼意。如果這時候再赤膊露體,穿著短褲,就容易受涼。寒從腳下起,對于北方人來說,白露一過,更要注意足部保暖,以防寒邪侵襲。
預(yù)防體質(zhì)過敏:白露時節(jié)要防止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fā)生。特別是因體質(zhì)過敏而引發(fā)上述疾病的患者,在飲食調(diào)節(jié)上更要慎重,平時要少吃或不吃魚蝦海鮮、腌菜和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有效防治秋燥:白露時節(jié),由于氣候逐漸干燥,很多人會感到早晨起床時嗓子發(fā)干,皮膚緊繃,即使飲用一大杯水也難以解渴。這種現(xiàn)象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有效防治秋燥,除了要重視精神調(diào)養(yǎng)、保持居室通風外,還可重點在飲食上下功夫。此時應(yīng)該多喝水,尤其是蜂蜜水、淡茶、果汁、豆?jié){、牛奶等,以補充水分,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如辣椒、生姜、酒等。特別是生姜,食后容易上火,可加重秋燥對人體的危害。
(如 心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