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卜甲
《羋月傳》中,莒姬為救羋月姐弟,自殺前用刀在一塊龜甲上刻畫表示“否”的符號,放在火中燒,假托是先王的旨意。這種灼燒龜甲、通過痕跡判斷兇吉的方法,就是龜甲占卜。當然,莒姬的方式是文藝創作,或許不那么準確。那么,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歷史上——
考古中殷墟的發現,讓我們知道了那個時代的甲骨文,也見識了龜甲如此特別的用處。當然殷墟的發現,又是因甲骨文的認讀提供了重要線索,也就開創了學術史的一個新時代。
其實在殷墟之外也有一些類似的發現,比較重要的是遠在川蜀的發現。在成都金沙古蜀遺址就發掘到19具龜甲,這些龜甲有的是烏龜腹甲,也有完整一些的龜殼,有的形體相當巨大,為殷墟發現所不及。它們并不是一般的庖廚垃圾,每塊龜甲都有一些刻意燒灼成的小孔,孔形與殷墟出土的有字甲骨相似。顯然這些龜甲也是占卜用過的,雖然在卜甲上沒有發現文字刻畫,但我們并不懷疑這些龜甲的重要性。
商代王室盛行用龜甲占卜決定行為方式,占卜的結果用文字刻畫在龜甲上。這些占卜用過的龜甲被成批地埋藏起來,過了3000年的時光之后,龜甲重見天日,早已忘卻的甲骨文又回歸到我們的知識體系中。
甲骨文的發現富有傳奇色彩。清末光緒二十五年(1899)時,居住在北京的山東人王懿榮患瘧疾去診治,醫生為他開了中藥方子,里面有一味藥是“龍骨”。家人到宣武門外菜市口一家中藥店達仁堂按方抓回來了藥,王懿榮開包查看,意外發現龍骨上好像刻有一些不怎么認識的字。事情還真是湊巧,這王懿榮是個金石學家,對銅器銘文很有研究,龍骨上的發現讓他欣喜不已。他讓人到藥店將所有帶字龍骨買回,研究一番后就斷定龍骨上刻寫的是一種比金石文字更古老的文字。
因為一次瘧疾,就這樣帶來了驚世大發現。當然這患瘧疾的必是王懿榮,換別的什么人有類似的病癥,那位醫生也一定開過更多類似的方子,病人也一定熬過不少的龍骨,也一定粉碎了許多文字甲骨,斷送了無數大發現的機遇。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說是古董商人得到有字龍骨后送給王懿榮辨認,然后就追蹤到了河南安陽,結果不僅發現了更多的有字龍骨,還確認甲骨上刻畫的是商代的文字。接下來就發現了殷墟,發現了一段實實在在的大王朝的歷史。
在商周那樣的時代,人們很想預知自己行為可能的結果,也想預知行為方法的合宜與否,會想出許多方法來為自己的決策服務,各種占卜的方法因此被發明出來。有一些占卜的習俗應當出現于史前,它成了人類先前一種普遍的信仰。占卜的方式千差萬別,常見的有雞卜、骨卜、雞蛋卜、螞蟻卜和工具卜等,而龜甲占卜則是一種比較特別的方法,也許還是高級別的卜法,或者被認作是可信度最高的卜法。
《周易·系辭》說:“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亶亶者,莫大乎蓍龜。”古人為何要采用龜甲占卜呢?
這個問題在2000多年前,子路就非常認真地請教過孔子。此事在漢代王充的《論衡》之《卜筮》篇曾經提到過,說有一天子路問孔子:豬的骨頭和羊的骨頭都可以占卜,葦荻的枝葉也可以占卜,可是人們為什么一定特別要選用龜甲來占卜呢?
孔子這樣回答說:占卜就像是一個幼稚的小兒遇事都想問一個為什么,問誰好呢?也許他首先會去找一位白胡子老爺爺,老爺爺在小兒看來一定是經驗豐富的人。人們占卜時首選龜甲,是因為烏龜的壽命最長,它博古通今,無所不曉,那有疑問時不問烏龜又能問誰呢?
孔子的回答很是生動,說用龜甲占卜就像是向一位睿智的老者求教一樣,這是一個很合理的選擇。當然我們也不必相信孔子真的解答過這樣的問題,不過這也一定是古人尋找到的一個很有說服力的答案。類似的說法也見于其他文獻,如《禮記·曲禮》疏引劉向曰:“蓍(音‘詩’,蓍草,古人用它占卜——編者注)之言耆,龜之言久。龜千歲而靈,蓍百年而神,以其長久,故能辨吉兇也。”其實孔子也并非相信龜卜可信,而是從邏輯上作出了一個最好的回答。
王充理解孔子的意思是,蓍草并不神,龜甲也不靈,這只是取它們的名,不一定有其實。沒有其實,就說明它們沒有神靈;沒有神靈,可見用龜蓍占卜并不能向天地問吉兇。王充不相信有神靈,自然也是不相信占卜的。他還列舉武王伐紂之事,傳說武王伐紂之先也進行了占卜,可是龜兆顯示并不清晰。占卜的人說是兇兆,姜太公卻說依照這個不明晰的兆象舉行祭祀雖然不吉利,但進行戰爭一定能取勝。武王聽從了太公的話,最終一舉戰勝了紂王。從伐紂這樣的大事占卜看,似乎還是聽從了人意而非神意,所以這也成為王充不信占卜的一個重要依據。
《禮記·禮運》說“麟、鳳、龜、龍,謂之四靈。”古時將龜與麒麟、鳳凰和飛龍這些傳說的神奇動物并列,可見它的地位之高。其實在史前時期,龜在人們的心里已經不是一般的動物,龜甲被用作隨葬品,里面盛有小石子,顯然是一種數卦工具。再晚一些,還用玉制作成龜形和龜殼飾品,在玉龜殼中也盛有一些小石子,這已經是一種特別精致的占卜用具了。
由金沙遺址出土的卜甲看,古蜀時代也由中原文化中引入了龜甲占卜的方法。看著那些卜甲上燙燒的小孔,人們感慨這些小孔也許和古蜀命運息息相關。有人想象這些看似簡單的卜甲也許曾經決定了古蜀國的走向,它們或決定著戰爭,或決定著媾和,或決定著遷徙,或決定著收成。特別是在金沙見到一塊長59厘米的龜腹卜甲,這是罕見的大卜甲,它一定是在決定古蜀國大事中使用過的。
當然也很遺憾,金沙的這些卜甲上并沒有文字,我們并不知道它們的占卜結果是怎樣的。不過我們還可以猜想,可能古蜀國埋藏在金沙的大量占卜檔案還沒有發現,在未來的發掘中,也未必不會見到刻寫有文字的卜甲。因為蜀人從中土學來這種占卜方法時,也一定是知道要在上面刻寫占卜結果的,不信嗎,我們可以等著瞧。
(王仁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