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人待破斷層困局 2013年非遺保護著力何處
2013/3/5 18:01:4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2013年序幕拉開。
在過去的一年,非遺一直很熱:幾乎每個傳統節日都會有一個文化節、文化遺產日的主題活動,各地主打非遺的節會和博覽會盛況依舊,非遺的國際化與數字化腳步沒有放緩,甚至國考申論的主題都是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仔細想想,非遺似乎還是很冷。
瑪雅人的玩笑雖然已經過去,我們的文化遺產卻依舊被現代化的颶風吹得紛紛欲散,非遺的明天怎么維系?非遺保護又該著力何處?
村落存亡拷問文明理想
傳統村落的存亡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成為一個問題,每天近百個村落消失的速度令人咋舌。去年4月至6月,中國民協先后在梅州、吉安和濟南召開研討會,舉全國學者之力共襄村落保護;此后8月,住建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聯合印發《傳統村落評價認定指標體系(試行)》,并于9月召開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專家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全國性的傳統村落保護正式進入政府工作,第一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名單也公布了。各地對于傳統村落的熱情也空前高漲,2012年年底落幕的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評選吸引了1100萬的網絡點擊率。
學界、政府、媒體及社會各界都在關注傳統村落的去和留。“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學者指出,傳統村落是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的最大結合體,保護傳統村落就是為了中華文明的傳承。
點評:列入名錄的只是滄海一粟,全國60萬個村落在推土機、壓路機的緊逼之下何去何從?
傳承人待破斷層困局
非遺要活態傳承,傳承人的問題是關鍵。2012年12月,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關于傳承人的地域、年齡一時之間成為新聞熱點。加上前三批名錄,國家級傳承人已近2000人,如果算上各級傳承人,更是一支龐大的隊伍。
非遺之所以能夠始終不絕如縷,正是廣大傳承人為中華民族守護著一份份燦爛的遺產。如何健全傳承機制、充分發揮傳承人的作用?2012年4月至5月,中國民協先后為民歌手、民間工藝傳承人、秧歌傘頭舉辦了三期中青年民間文藝人才培訓班;6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機構為梅葆玖等60名在傳統技藝方面有所建樹的各級傳承人頒發了薪傳獎;北京市也于此前啟動了醞釀已久的非遺傳承人口述史系列叢書編撰工程。
點評:承擔著巨大榮譽的傳承人也承擔著全社會的期待。作為“非遺”保護的核心,中國“非遺”傳承人普遍存在斷層問題。許多傳統項目受限于其經濟價值無法形成廣闊市場,因而少有學徒。如何扭轉斷層趨勢,亟待更多政策的支持和法規的完善。
退出機制不是唯一手段
2012年10月,文化部公布了105個國家級非遺項目保護單位調整、撤銷的名單,其中,兩個項目保護單位被提出批評并限期整改、6個項目保護單位直接撤銷的原因就是保護不力。這是《非遺法》實施之后國家首次撤銷非遺保護單位,讓不少業內人士拍手叫好。
此外,早在2011年,文化部就印發了《關于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國家級名錄項目的“退出機制”。
點評:細究起來,紅黃牌可不是維持球場秩序的唯一手段,甚至出牌不當還會適得其反。對于中國多達87萬余項(其中進入四級名錄體系的有7萬余項)的非遺資源來說,退出機制是必須的。
混搭時尚折射文化選擇
2012年4月,第37屆國際比基尼***大賽新聞發布會留下一組照片:穿著藍色比基尼的中外模特,戴著中國傳統戲劇的頭飾,探出蘭花指,擺著各種造型。4個月后這組照片忽然再次在網上火了起來,引起的爭議更激烈。
對此,有網友認為這是一種創新,是一種時尚潮流,但也有網友認為這是在糟蹋國粹。與此相似的還有8月長春民博會上的傳統年畫人體彩繪,也引起了大量轉發。去年6月,在張軍演唱會上,古老的昆曲“水磨腔”與NEWAGE、電音、搖滾、爵士等風格迥異的音樂元素“相遇”,卻被部分年輕觀眾認為探索了昆曲在當下的可能。
點評:當人們談論傳統和時尚混搭時,要么感嘆傳統的進退失據,要么鄙視時尚的玩世不恭。其實,正如有網友評論,如果大家都是京劇迷,而不是“比基尼控”,京劇的披掛又何至于跑到泳衣模特的身上?值得反思的是,這些混搭時尚現象的背后,折射出人們自己的選擇。(原標題:傳承人待破斷層困局 2013年非遺保護著力何處)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溫州日報(2013-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