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評“手寫陌生化”:時代失落了文化傳承

2013/8/9 17:00:43 點擊數: 【字體:

  日前,在央視科教頻道推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上,“癩蛤蟆”一詞只有30%的人寫對。有人感慨:我們的文字書寫能力跌得比股票還快。

  這讓我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當時心血來潮,想收集朋友的手跡,便把這種想法告訴一位回歸到書寫時代的朋友,F在他除了必要的工作,否則都用毛筆寫文章。聽完我的想法,他就說:難道你想學黃裳先生,晚了。想想也是,有人在微博上拍賣書法,一幅字都賣到幾萬元。收藏文化人手跡,也早有人在做。說實話,如今連普通人的書信手跡都不太好找,許多人都藏著掖著等升值呢。

  手跡收藏熱,對應的是一個手寫時代的漸行漸遠。從毛筆書寫到鋼筆書寫,再到電子書寫,這一路走來既反映了時代變遷,也折射了文化嬗變。我上小學的時候(80年代初),還有專門的毛筆書法課,但練出一手好字的已然不多。當時除了書法帖,社會上熱賣的是硬筆字帖。到今天,許多人平時除簽字外,恐怕一般都不太用筆了。不信問身邊人借支筆,十有八九沒有。平時不經常寫字,提筆忘字自然成為普遍現象。

  手寫的陌生化,讓這個時代失落了什么?可能不止是書寫技能,還有一種文化傳承。漢字的拼與寫,原本是漢字文化傳統的一體化象征。如今拼、寫分家,形同雙翼折了一只翅膀。只會拼、不會寫,漢字的功能被弱化不說,如何傳承漢字之美也就打了折扣。還可以說,只能識別漢字、讀出漢字,這只是滿足了日常溝通交流的需要,而難以進入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哪怕這只是書寫工具的改變,也會讓人們對理解漢字、傳承傳統產生無形沖擊。試過的人就知道,用筆寫文章和用鍵盤打字,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書寫體驗。

  當然,書寫工具的革新是個無法阻擋的大趨勢。毛筆雖是中華傳統書寫文化的典型代表,但咱們的老祖宗也不是一開始就使用毛筆,殷墟文字就是刻上去的。毛筆本身也有一個演變過程,后來才形成中華獨有的筆墨紙硯書寫文化。老祖宗的東西再好,也抵擋不住鋼筆、圓珠筆作為書寫工具的簡便快捷。也要看到,從手寫到電子輸入,會是一個長期的變遷過程。就像毛筆字一樣,時到今日也只是退居文化一隅,并非就此滅絕。

  面對這個人們已經開始提筆忘字的時代,不必陷入小文人的那種感傷情境。但應關注的是,如何才能在適應時代變化的前提下,盡可能地保存與傳承文化傳統。手寫文字的工具性雖已大為減弱,其對文化傳承的重要價值卻應引起重視。之所以會出現“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這樣的活動,本身也已說明問題。當手寫漢字正在成為和毛筆書法一樣的傳統技能,就是到了該考慮如何延續其文化遺產的時候。

  至于該怎么做,我那位恢復傳統書寫方式的朋友,看來這回是抓住了問題的根本。從哪里丟失的文化,就從哪里找回來。這是最直接可行的文化傳承。文/魏英杰(評論員)(原標題:評“手寫陌生化”:時代失落了文化傳承)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北京青年報(2013-08-09)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