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中秋文化的“源頭”與“活水”

2013/9/11 16:17:08 點擊數: 【字體:

    中秋文化的源頭深潛于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歷史中,其“活水”一直流淌至今,伴隨民眾生活繼續向前發展,并深刻地影響著世界。

    從中秋的起源,可窺見中華民族的剛健厚德、隆情重義。相傳,后羿射日后,從王母娘娘處得到一包成仙藥,交給妻子嫦娥保管。不料這一幕被小人蓬蒙看見,趁后羿外出狩獵,逼嫦娥交出仙藥。嫦娥情急之下吞服仙藥,飛升到月亮上成了仙。后羿歸來后,只能仰望夜空,對著月中身影呼喚愛妻,并擺上香案、放上果品,遙祭嫦娥。就這樣,中秋節這天祭拜月亮的習俗世代相傳。

    后羿得藥可成仙卻舍不下妻子,嫦娥不得已服藥飛天而牽掛丈夫,體現了古人守望愛情、隆情重義的人生境界。《易經》指出,人“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天地有大德大愛,人類與天地共德。后羿擁有“天”的剛健之德,又兼有“地”的純正;嫦娥柔而能剛,懂得進退、存亡、得失之律。這個美好的傳說,賦予了中秋節別樣的情思與內蘊。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是國家和諧、家庭幸福的象征。人們重視賞月,把花好月圓之夜視作骨肉團聚之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遠在異鄉的游子,“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他們心中,月是父母,是兄弟,是姐妹,是愛人,是兒女,是萬水千山無法阻隔的濃濃情思。明月是中華民族凝聚的促進劑,有著持久強大的力量,“團圓”是“道法自然”,是“人道”符合“天道”,是“天人感應”,是中華兒女特有的價值理念。純樸智慧的中國人如此詩意地領悟和慶賀著自己的“團圓節”,寄情于“千里共嬋娟”的遐思,走進“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

    總之,中秋節從其最初含義來看,體現了當時人們對于自然的崇敬;但從更深意義而言,它表明了人們對于人際關系的認識,體現了對家庭親情的珍重,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和”。人們借著中秋節慶賀豐收,期待和諧,傳遞友好。人們希望社會和諧有序,祝福祖國政通人和,期盼國家間和平共處,憧憬著步入世界“大同、非攻”的理想境界,從而永遠沉浸在和諧美滿中。(作者單位:甘肅省平涼師范學校)(原標題:中秋文化的“源頭”與“活水”)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3-09-11)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