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評"漢字聽寫大會":每個漢字背后都有文化積淀

2013/9/11 12:01:00 點擊數: 【字體:

  評家:柚子茶

  節目名稱:《中國漢字聽寫大會》

  播出平臺:CCTV-1、CCTV-10

  播出時間:每周五20:00

 

  推薦指數:★★★★☆

  一句話點評:《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讓我們重新領略到了漢字的魅力。

  作為今年暑期大熱的節目之一,《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這個節目的名字一開始并未引起我的極大興趣。雖然漫長的學生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但腦海中關于“聽寫”的記憶仍殘留有無數條。老師念、學生寫,“聽寫”這項隨堂小考,給我的印象總是靜默中伴著一絲緊張。所以我曾暗暗懷疑,在這樣的“考試”氛圍中進行,節目是否還會有可看性和趣味性。

  雖然一開始是抱著七分好奇、三分懷疑的心態,但是幾期節目下來,我不得不承認,是我低估了這個節目的魅力,也低估了漢字的魅力。漢字是一種很奇妙的文字,橫平豎直,方方正正,寫作楷體時雅觀俊秀,寫成行書后又靈動瀟灑。所以有選手在時間尚且充裕的情況下還取消明明已經寫對的字重新寫,追求的就是漢字的字形之美。

  但顯然,漢字不僅僅是傳遞信息的載體,漢字之美也不只在于形。古書上說“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這固然是經過修飾后的傳說,但也充分反映了漢字在中華文明誕生和發展過程中驚天動地的意義。在每一個漢字、每一個詞語的背后,都不乏繁華厚重的文化積淀,以及綿綿不絕的文化傳承。就像節目中出現的“滁州”這個地名,光憑讀音可能很難判斷,但如果聯想到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的名篇《醉翁亭記》,開篇第一句就是“環滁皆山也”,那么正確寫出這個詞似乎也不是什么難事了。從這個角度說,《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不只重新引起了人們對漢字的重視,還通過解說的方式引導觀眾學習或復習了歷史、地理知識,幫助大家重新了解了不少人文典故,如中國與朝鮮的界河除了鴨綠江外還有圖們江,“扼腕”這個詞竟然出自荊軻刺秦王這個歷史故事等等。

  在積極挖掘、追尋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也出現了一些生活用詞、科學名詞、專用術語甚至外來詞。如英美制容量單位“品脫”,一度成為新聞熱點的“三聚氰胺”,還有生活中常常用到的“改錐”等字詞,相信都讓不少觀眾犯了難。場外成人聽寫團的書寫正確率也頻頻跌至谷底。看見了認識,說起來也容易,但是提起筆來就是想不起怎么寫,這樣的情形成了現代人面對漢字時的常態。人們往往把對電子產品的依賴當做他們不再書寫的借口,但其實,漢字始終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是生活中容易忽視的細節之美,只要留心就能夠發現。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另一個亮點在于參加比賽的小選手們。雖然在節目中展現自我的方式僅僅是對漢字的書寫和短暫的采訪,但是透過成功后的自信或者興奮,失誤后的惋惜或者坦然,我們也隱約能夠看出他們各異的性格。而憑借“犖犖大端”奪得勝利的“大師”劉浥塵、以一敵群的廣東男孩羅弋洋更是給人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團隊賽的賽制還很好地激發了小選手們的團隊精神,尤其是在場上只剩下幾名選手的決戰時刻,已經淘汰的選手們集中在一起為隊友加油,這樣的場景讓人不由得回想起有人并肩作戰的學生時代。透過漢字之美看到充滿朝氣的青春之美,這大概也是《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帶給我們的意外之喜吧。(原標題:評"漢字聽寫大會":每個漢字背后都有文化積淀)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北京青年報(2013-09-11)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