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際 >> 瀏覽文章

霍霍洛瑪:俄羅斯民間藝術的代名詞

2014/2/17 14:55:54 點擊數: 【字體:

 

霍霍洛瑪:俄羅斯民間藝術的代名詞

俄羅斯套娃裙裾上的霍霍洛瑪元素

  在索契冬奧會開幕式的宣傳片里,名為“愛”的俄羅斯小姑娘以俄文字母表串連歷史,在33個西里爾字母構成的夢境中游走穿越,舉重若輕地細數俄羅斯的驕傲。除了世人熟知的普希金、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她同時提到了霍霍洛瑪。

  霍霍洛瑪通常指以花草、果實與幾何紋樣為主,帶有濃郁民族風情的木制工藝品。在俄羅斯諸多文化藝術名片中,霍霍洛瑪算不上陽春白雪,比不得名流巨擘,卻是深入人心的民間藝術代表。

  霍霍洛瑪的風格大抵可以概括為“簡潔的詩意”。朵朵鮮花和串串漿果與蔓延的枝條卷須交織成柔美曲線,描繪于木質器皿表面。有些花紋簡單質樸,有些華麗精致,不論張揚還是內斂,毫無例外地顯示出俄羅斯人對自然的愛,對美的求索。霍霍洛瑪工藝品以紅、黑、金、銀為主色調,有時佐以綠、棕等顏色點綴,傳遞出明艷歡快的情緒。金屬光澤和濃重色調賦予霍霍洛瑪不同于其他木制品的厚重質感。

  霍霍洛瑪的歷史久遠,可以追溯至17世紀的俄羅斯僧侶和農民文化,據傳起源于下諾夫哥羅德地區一個名叫霍霍洛瑪的村莊。下諾夫哥羅德位于伏爾加河中下游,地處平原,草木豐茂,白樺、楓樹、橡樹林一望無際,為制作木質器皿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霍霍洛瑪制作工藝復雜,流程繁多。首先要在切割成型的餐具或器皿木胚上涂一層底漆和一層干性油,隨后用鋁粉打磨光亮。經過這幾道工序,木胚脫胎換骨,銀光閃閃,不復初始的黯淡無光。手工藝人隨即使用耐熱顏料在器皿表面創作繪畫,涂以清漆,晾干后在爐中燒制。經過高溫作用,顏料色澤發生整體變化,由銀色變為金黃,展現出金屬質感。一名目睹19世紀早期霍霍洛瑪工藝制作的俄羅斯人曾驚呼,這是“轉化的藝術”最為真切的例證。

  誠然,初識者見到色澤鮮亮、質地精良的霍霍洛瑪工藝品,很難把它與粗糙的木料聯系到一起。而一代代的俄羅斯手工藝人,正是憑借巧手與靈性,把木頭變成藝術,把自然轉化為實用。

  盡管霍霍洛瑪被列入工藝品,卻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這與它的“草根”出身緊密相連。不論刀、叉、勺,盆、碗、碟,還是茶杯、茶壺、茶托,霍霍洛瑪在民眾日常生活中使用廣泛,只有格外精致的器皿才會用于特殊節日慶典。換言之,霍霍洛瑪是生活的藝術,源自生活,融入生活,展現生活,不需膜拜供奉。

  霍霍洛瑪工藝一經問世即受到俄羅斯民眾歡迎,迅速突破地域限制在多地流行。當然,最為正宗的工藝依然非霍霍洛瑪地區莫屬,當地逐步形成近似早期流水線的高度組織化生產作坊。1855年的《下諾夫哥羅德省新聞報》曾在一篇新聞中寫道:“霍霍洛瑪地區的手工藝制作如火如荼,一個村莊制作木質模具,另外一個村莊把模具變為木碗,第三個村莊負責繪畫。”在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發展出如此規模的手工制造業,在當時的俄羅斯并不多見。

  令人驚奇的是,300多年前的傳統民間工藝如今依然具有強大生命力,并且依然不改“草根”本色,深入千家萬戶。如今的霍霍洛瑪不單是木制工藝品,更是俄羅斯民族文化的象征。以鮮花圖案為特點的霍霍洛瑪元素出現在俄羅斯套娃的裙裾上,圣像畫的鑲邊上,鐘表的底座上,姑娘的披肩上,老太的包頭巾上,孩子的帽檐上。

  相信每個前往俄羅斯的旅行者,離開時都會帶走一個霍霍洛瑪工藝品,大至果盤、儲物匣,小到發卡、首飾盒,不論何種形式,帶走的,都是俄羅斯民間文化的印記。

  霍霍洛瑪,“簡潔的詩意”,是天真的質樸,是對自然的深情,更是俄羅斯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原標題:霍霍洛瑪:俄羅斯民間藝術的代名詞)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2014-02-17)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