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際 >> 瀏覽文章

埃布羅河上的薩拉戈薩

2014/2/8 16:06:09 點擊數: 【字體:

 

埃布羅河上的薩拉戈薩

 薩拉戈薩的羅馬古城墻殘跡  

埃布羅河上的薩拉戈薩

 從皮埃德拉橋上看薩拉戈薩皮拉爾圣母大教堂

  講中世紀史課,免不了每次都會涉及法蘭克的查理帝國疆域,說其西南方向的疆界抵達西班牙埃布羅河(Ebro)一線,因而也就認定這是一個重要的地理坐標了。其實,偌大的伊比利亞半島(Iberian Pen.)本身,就得名于這條最大河流的古稱Iberus。到西班牙前就一直思忖,有機會看看這條心儀已久的大河。

  依據我們行程的安排,從巴塞羅那入境后的第二站,就是薩拉戈薩。這座城市恰好坐落在埃布羅河上,我們自當隨心盡興,走近這條西班牙的母親河了。

  一

  在奔向薩拉戈薩的300多公里途中,我滿懷新鮮感地坐在車上,一路隔窗瀏覽沿途的夏景。大概礙于典型的地中海型氣候,夏季干旱少雨,缺乏綠意,西班牙的土地比很多歐洲國家更顯枯萎、滯澀,黃撲撲一片,甚至還能見到一大塊白石灘形成的不毛之地,幾類中亞的無垠戈壁。西班牙統一前,薩拉戈薩曾是阿拉貢王國的都城。瞧著眼前單調的景色,腦中甚至一度掠過這樣的念頭:不知強大的阿拉貢當年何以會選擇如此不堪的貧瘠之土作為其統治中心?但愿只是一己多余的偏頗之見吧。

  薩拉戈薩城市的景觀,比之她的城外天地卻耐看多了,特別是那條穿城而過的埃布羅河,波光粼粼,泛著一股別樣的生氣和靈動。遠遠望去,最引人矚目的,就是那座百科全書上即可查得、名頭極響的大教堂的身影了,塔樓矗立,巍峨壯觀,早已成為城市的象征與地標。這座薩拉戈薩最大的教堂,我們一行抵達后便首先前去拜訪。教堂不收門票,如同歐洲不少地方那樣,是個通例。也許人們認為,上帝仁心寬厚,禮遇世眾,伸開雙臂歡迎尚感不及,怎好再藉此斂錢?這同國內諸多佛寺動輒售票,是極不一樣的。

  大教堂屬薩拉戈薩大主教區管轄,其正式名稱為皮拉爾圣母顯圣大教堂(Basilica de Nuestra Senora del Pilar),供奉的是全西班牙的守護神——紀念柱上的圣母,西語中的皮拉爾(Pi1““)即柱子之意。相傳公元40年1月2日,圣母瑪利亞曾立于石柱上顯圣,驅散了瘟疫。這具石柱據說至今仍保存于此,教堂因此而馳名,薩拉戈薩也就成了西班牙的圣母朝拜中心。

  不同于一般虔誠信徒,我們真正有興趣的,其實還在于教堂的建筑藝術特色,F在所見的皮拉爾圣母大教堂,始建于1681年,由小埃雷拉設計,屬巴洛克風格。外觀恢宏大氣,教堂正廳為長方形巴西利卡式,占地寬闊。頂層中心為一大圓拱,環以數座稍矮的圓頂塔樓,上面覆有藍、白、黃三色相間的筒瓦,顯然是受了伊斯蘭建筑裝飾風氣的濡染。教堂的四端矗有四座高峻的鐘樓,整個頂層建筑群包括了十一座圓頂塔樓。教堂正立面墻上飾有大幅雪花石膏浮雕群像,人物寫實,豐滿生動,展示的是圣經故事場景。建筑主體全部采用米黃色砂巖板材砌筑,色彩與周邊建筑相協調。大教堂殿宇偉岸,座座圣龕中供奉著天主教的眾多圣徒,每座塑像均頗為生動,活力四溢,幾無雷同。教堂壁畫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西班牙大畫家戈雅創作的那幅天頂畫,算得鎮堂之寶了,只是須人指點,仰首瞻望才得見。

  讓人吃驚的是,這座教堂內竟還藏著個“活寶”——未爆的炸彈。西班牙內戰期間該城遭德軍飛機轟炸,有炸彈自天而降,洞穿教堂房頂,居然沒有引爆。此洞此彈,至今還原樣留存著,嵌掛在圍墻上呢。前不久見有海外媒體報道,薩拉戈薩大教堂發生了一次爆炸,倒還不是七十年前的啞彈死灰復燃,而是一個壓縮氣體罐改裝的爆炸裝置被人偷帶入教堂,在主祭臺邊上炸了一把,幸而沒有釀成傷亡。真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圣母大教堂因其地位顯赫,深得各界青睞,1984年,當時的梵蒂岡教皇約翰·保羅二世曾專程抵此造訪。教堂外的皮拉爾廣場(Pilar)宏大莊重,恐怕算得該城最壯麗的集會場所。周邊坐落著一系列的重要建筑,如大主教宮、市政廳、拉隆哈交易所,還有設計精巧的西班牙噴泉等。市政廳的門前,按規矩并排懸掛有歐盟盟旗、西班牙國旗、阿拉貢自治區的區旗和薩拉戈薩市的市旗。歐洲國家的政府所在地,很少有設士兵崗哨的,只要掛旗,就知道是政府機構了,進門不難。市政廳一側,廣場正中間位置的紅色大理石地坪上,豎一高大的白色大理石底座,上立青銅塑像,是為戈雅的衣冠冢。石座正面沒有任何繁冗的文字銜稱,僅“GOYA”(戈雅)四個字母的大名足矣,西班牙人沒有不識泰山的。戈雅是薩拉戈薩的驕傲,距城44公里的芬德托多斯,便是這位西班牙偉大兒子的出生地。戈雅是西班牙近代三個最負盛名的畫家之一,與委拉斯貴支、格列柯齊名。他的代表作《1808年5月2日起義》和《5月3日夜槍殺起義者》,作為抵抗拿破侖戰爭鮮明的場景實錄,有著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一個藝術家、文化精英,能被人們祭奉在城市心臟的位置,體現的是這個民族的見識和素養。

  過了戈雅立像不遠處,為座堂廣場,處在皮拉爾大廣場東端一隅,那里矗立著城內另一座有名的拉塞奧大教堂(La Seo Cathedral),金雞獨立式的英挺鐘樓尤為搶眼。這是天主教薩拉戈薩總主教區的主教座堂,地位不低,歷史則更悠久。該教堂亦稱薩爾瓦多(意即耶穌救世主)大教堂,是座始建于11—16世紀期間的建筑,也是西班牙首座在原伊斯蘭清真寺舊址上建起的天主教堂。就建筑風格而言,既含某些早期羅馬式教堂的痕跡,又有著哥特式祭壇裝飾、西班牙巴洛克式大門,尤其是側墻成片采納的伊斯蘭裝飾藝術元素,以藍、綠、白三色瓷片鑲嵌的圖案,堪為洋洋大觀,美不勝收。這里連同阿拉貢地區殘存的其他一些遺跡,后來同在“阿拉貢的穆德哈爾式建筑”的名義下被納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所謂穆德哈爾,指的是這樣一種民族文化現象。8世紀上半葉,信奉伊斯蘭教的摩爾人(阿拉伯人與北非柏柏爾人的混合)征服者侵入后,即開始受到當地西班牙基督徒的抵抗,雙方發生長期征戰,綿延數百年。很多地區被卡斯蒂利亞、阿拉貢等基督教王國收復后,仍有部分穆斯林及其后裔繼續留居西班牙,力圖保持其法律、宗教和文化習俗,但隨之便遭受強迫改宗的壓力。這些周旋于基督徒、穆斯林之間的人們,遂被稱作穆德哈爾人,他們依然持守伊斯蘭文化的風范,并處處留痕。薩拉戈薩拉塞奧側墻的這番偶見讓我印象深刻,想不到,不同族群歷史交往和演化中所能碰撞出的火花,竟會如此絢麗、耀目。

  二

  薩拉戈薩是原汁原味的,近走不夠,還須遠看。我們穿過拉塞奧大教堂旁邊的小街,來到埃布羅河畔,此刻恰值盛夏,水量尚不充盈。只見一座古老的多拱石橋橫跨兩岸,不由得邁步上橋,四處觀覽。穿過飾有立姿雙獅的橋頭,從這端走向另一端,再從河對岸回望城區。通過這古風悠然的皮埃德拉橋(Puente de Piedre),我們終于在埃布羅河上走了個來回。這讓我感覺頗為自得,空曠而涼爽的河面,似乎讓人視野和心胸愈覺開闊。此橋建于15世紀,位置差不多即在當年羅馬時代舊橋的基礎之上。作為西班牙一條曾經的歷史分界線,時空交織下的埃布羅河以及濱河的薩拉戈薩這一古老渡口,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上演過一幕幕動人心魄的活劇。

  薩拉戈薩所在之地,早先是西班牙土著凱爾特伊比利亞人的薩爾杜巴(Salduba),意思是“羊的渡口”。公元前1世紀末,羅馬人征服此地,以之作為奧古斯都的屬地,營建享有特權的殖民城市,稱“凱撒里亞B奧古斯塔”(Ceasarea Au-gusta)。進入中世紀早期,經過民族大遷徙而來的西哥特人入居于此,將其縮稱為科埃魯古斯塔(Coeru-gusta)。摩爾人攻入西班牙后,約712年進占該地,又進一步訛稱作薩拉科斯塔(Saracosta)。后來到了西班牙人那里,則演為今名薩拉戈薩(Saragossa/Zaragoza)。

  薩拉戈薩不但是西班牙北方重要的商業和軍事重鎮,也是其最早接受基督教的城市之一,3世紀中葉便開始設置主教。380年,在此召開過薩拉戈薩宗教會議。摩爾人奪占之后,將該城作為重要據點。778年,法蘭克國王查理跨越比利牛斯山脈南征西班牙時,曾猛烈圍攻薩拉戈薩,久戰而不下,摩爾人的抵抗十分頑強。旋因本國內亂,查理不得不撤圍回師,其后發生的故事,便成了法國中世紀英雄史詩《羅蘭之歌》的素材。或正因此,法蘭克國家和西班牙穆斯林占領區之間的分界線,就以這里的埃布羅河為限。1118年,薩拉戈薩由阿拉貢國王阿方索一世從摩爾人手中收復。此后的三個半世紀里,薩拉戈薩一直是阿拉貢王國的都城。直至15世紀末阿拉貢與卡斯蒂利亞合并,正式形成統一的西班牙王國,統治中心外移后,薩拉戈薩的地位才有所下降。不過,該城依舊沒有遠離某些重要的政治外交活動,1529年,西葡兩國曾在此簽署過一項《薩拉戈薩條約》,就大航海時代兩國全球勢力范圍的進一步劃分達成妥協。

  這座位于水陸要沖的古城本身所具有的戰略價值,并未伴隨時代風煙的沉浮而有所減損,打起仗來,任何一方都還是要竭力奪取薩拉戈薩的,所以,她也就不可避免地一次次成為了血戰的沙場。拿破侖戰爭期間,1808—1809年薩拉戈薩曾遭法軍長時間圍困。城內居民在西班牙梅爾齊將軍統率下進行奮勇抵抗,犧牲逾半,最后才悲壯地陷落。尤使該城聲名大振的是女英雄瑪利亞·奧古斯廷的神奇事跡,她在英國詩人拜倫的詩作中曾獲高度贊頌,被譽為“薩拉戈薩的少女”。上世紀30年代末的西班牙內戰中,圍繞薩拉戈薩及其周邊地帶的爭戰,同樣也是極其激烈的。

  站在埃布羅河畔的遐想,使人禁不住對這座西班牙城市別生一種感懷。這不,看似平靜無奇的生活之流的底下,竟掩藏了那么多不凡的往事。

  三

  我們一個勁兒在舊城區轉悠,從河邊又回到城里,漫步城西,這里有著年代更為久遠的羅馬時代的遺落,主要是古城墻。歐洲城墻的砌筑材料,往往不同于中國習慣的版筑土墻作底、外面用磚鑲包,而是直接采用塊石壘砌,十分牢固。以我們所見,這些塊石大小規格不一,略呈凌亂,或更接近原狀。薩拉戈薩的城墻除直線式墻體外,轉角處常還帶有圓弧形塔樓。過去看到的中世紀歐式城墻好采用這種圓弧造型,看來其淵源更久,起碼可上溯到羅馬時代。城墻殘留的部分有限,統共不過幾十米長,殘存多少,保留多少,絕不會像我們在國內有些地方所見到的那樣,畫蛇添足,古城邊再接段新造的假城墻。在這一點上,薩拉戈薩有關管理部門是頭腦清醒的。

  城墻所在的這一地帶,設計了一座小廣場,帶水池,豎立了羅馬首位皇帝奧古斯都的一尊青銅塑像,高舉右手,指向前方,為他最常見的那一姿勢。雖不諳西班牙文的銘牌說明,但將這位歷史人物同古城墻遺址放置在一起的用心,還是清晰可見的。這無非表明,此處就是最初的薩拉戈薩老城之所在,也暗含著當初該城是以奧古斯都的名字命名的寓意。

  薩拉戈薩因其良好的空氣質量、低生活成本、低人口密度等因素,據說位列西班牙最宜居城市的排行榜前列。對我們這些匆匆過客而言,更易受其吸引的,恐怕莫過于那豐厚璀璨的歷史文化積存。兩年多以前的薩拉戈薩之旅,已漸遠逝了,而迄今深印腦際、揮之不去的,居然還是那些教堂、畫家、城墻、石橋的影像,以及那與城依偎相伴、綿延不絕的埃布羅長流。(原標題:埃布羅河上的薩拉戈薩)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華讀書報(2014-01-24)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