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韓國《朝鮮日報》披露了有關韓國重要無形文化財保有者(在韓國,非遺傳承人被稱為無形文化財保有者)認證資格被撤回的消息,引發各方關注。
據報道,今年1月,韓國文化財廳撤回對重要無形文化財保有者——彩畫漆匠李義植的認證資格。此前曾有消息稱:“擔任審查委員的4名專家中只有一名的專業與‘漆’相關,而李義植的技法為日式技法。”該消息在韓國國內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媒體認為,此次李義植的認證資格被撤回,與這一爭議不無關系。此外,1月20日被文化財廳認定為裝裱師(將書畫作品裝裱成掛軸)的洪鐘鎮,目前也陷入認證資格的爭議之中。
事實上,韓國無形文化財保有者的資格認證一直飽受詬病。2006年,大學教授、時任某國會議員的妹妹被認證為無形文化財伽耶琴散調保有者時,就有反對者質疑稱,這一認證受到了政治因素影響。
據統計,自1964年韓國無形文化財制度確定以來,共有4名無形文化財保有者的認證被撤回。他們分別是:2001年被認證為重要無形文化財第108號木雕刻匠的許吉亮(因名譽損毀事件獲刑,于2004年撤回認證資格);1991年被認證為重要無形文化財第5號板索里保有者的趙尚玄(因在國樂競賽表演大會上收取參加者賄賂被罰款,并于2008年撤回認證資格);1997年被認證為重要無形文化財第77號器匠的韓相椿(因工藝水平低下,并且未盡到傳承責任等原因,于2009年撤回認證資格);2002年被認證為重要無形文化財第3號男寺黨表演保有者的樸龍泰(因演出受賄被處以罰金,于2013年撤回認證資格)。
2011年,為確保無形文化財保有者資格認證的透明公開、客觀正確,韓國文化財廳曾在認證程序中引入新規,具體包括避免審查者個人主觀意識判斷、具體考察被審核者的實際能力、確保指標精細化等。李義植和洪鐘鎮的認證資格都是依據新規的流程和要求評選出來的,卻還是在被認證后不久就遭到質疑,甚至被撤回。對此,韓國工藝藝術家協會會長表示,為了制定新的認證規則,相關部門召開了各類聽證會、進行模擬認證,花費了長達兩年的時間,然而,新規卻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可以稱得上是時間與金錢的浪費。
有關專家表示,韓國無形文化財保有者的認證缺乏統一性和一貫性。例如,同樣被認證為板索里保有者的B氏,雖然也存在受賄問題,但因各種原因認證資格最終并未被撤回,這與韓國文化財廳相關負責人依靠自己的主觀判斷進行認證有關。此外,一旦被剝奪資格,不管因為什么樣的理由,都難再恢復,這也給資格認證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例如,許吉亮資格被撤銷后上訴至法院,并于2011年勝訴,洗雪冤屈,但其認證資格卻一直未能恢復。
韓國無形文化財保有者資格認證制度本是有利于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而制度的不完善反而使無形文化財面臨威脅。伽耶琴演奏大師黃秉冀指出,需要深刻反省相關制度是否適應當今時代需求,重新審視是否應該繼續推行該制度。(原標題:韓國非遺傳承人認證制度遭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