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讀書周暨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上,一位觀眾現場體驗中國刺繡。(張曉東攝)
12歲的達莎3歲開始學習漢語,非常喜歡中國文化。圖為達莎在認真學習孝感剪紙。( 張曉東攝)
5月19日—23日,第二屆“品讀中國”讀書周暨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靈秀湖北”圖片展在位于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中國文化中心舉行。
在此期間,俄羅斯漢學家每晚都會在中國文化中心舉辦專題講座,內容涵蓋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當代文學、太極拳等領域。與上屆“品讀中國”讀書周不同,本屆讀書周活動全部由俄羅斯漢學家擔綱主講,用俄語講述中國文化,傳播效果更好。
21日晚的講座由俄羅斯著名漢學家盧基揚諾夫主講,題目是《屈原的詩歌世界》,盧基揚諾夫向在場觀眾講述了屈原的生平以及中國詩歌的源頭《詩經》。
盧基揚諾夫對本報記者說,當前漢學家更重要的任務是傳播中國文化。中國文化與俄羅斯文化有共性。中國文化有數千年發展歷史,可以說俄羅斯文化是在中國文化啟發下蓬勃發展起來的。文化必須交流互鑒,只有相互了解彼此的文化,人民之間的友誼才能歷久彌新。
講座結束后,許多觀眾來到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的展廳。湖北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三個門類15個項目的傳承人在現場展示了祖傳的絕技絕活。面對土家織錦、漢繡等可以參與的項目,一些女性觀眾摩拳擦掌,親身體驗了一回當繡娘的感覺。在蘄春艾灸展臺前,艾灸第七代傳人韓善明忙得滿頭大汗,為排成長隊的觀眾挨個診療。9歲的阿喬巴已經是第二次讓韓大夫為他進行治療了。阿喬巴的姥姥告訴記者,小家伙消化不好,胃口也差,因為家人對神奇的中醫很崇拜,所以就放心地讓阿喬巴前來治療。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公使銜文化參贊兼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張中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文化中心自成立以來,已舉辦了100多項大型活動,做到了天天有內容,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亮點,參加人數累計已有1萬多人次,受到了俄羅斯各界的廣泛歡迎。
“品讀中國”讀書周于每年5月舉辦,是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在結合俄羅斯漢學研究資源、充分考慮當地民情社情的基礎上創立的。 (原標題:在交流中品讀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