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際 >> 瀏覽文章

城市雕塑的亂與治 法國城市雕塑:洗盡鉛華見滄桑

2014/7/31 11:20:19 點擊數: 【字體:

城市雕塑的亂與治 法國城市雕塑:洗盡鉛華見滄桑

巴黎植物園內動物學家雕像梁曉華攝

城市雕塑的亂與治 法國城市雕塑:洗盡鉛華見滄桑

圖為凡爾賽宮花園內神話人物雕像。 梁曉華攝

    漫步巴黎,街頭、綠地、廣場和橋身甚至地鐵站臺,都遍布著各個時代、各種類型和流派的浮雕、銅雕、石雕和鑲金人物雕塑,其風格或傳統寫實,或恣肆張揚,或簡潔抽象,都承載著典故與傳奇,情感與思想,體現著巴黎作為藝術之都的包容與大氣,使整座城市儼如一座露天雕塑藝術博物館。

    很少有人知道巴黎露天雕塑的確切數量。從網上查詢,巴黎有20個區,每個區都有10至20座雕塑,全城共有數百座,星羅棋布地分布于街頭巷尾。在名勝景點,雕塑顯得更為集中,例如巴黎一區的杜樂麗花園里就有39座雕塑,凱旋門上也有數十座雕塑。凡爾賽宮和法國各地的中世紀古城堡還定期展出現代雕塑,刻意營造一種歷史反差。這些雕塑歷經風雨滄桑,廣為人們接受與喜愛。 

在歷史潮流中沉浮

    和很多歐洲國家一樣,法國在城市樹立雕塑有著悠久的歷史。當人們觀賞雕塑時也會發現,很多雕塑不僅飽嘗了自然界上百年的風吹雨打,還是歷史上有意拆除重建的結果。這樣的例子在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和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尤其多,足見法國城市雕塑的命運在歷史潮流中的沉浮。

    例如,巴黎新橋上塑立于1614年的亨利四世像、沃日廣場中央的路易十三騎馬青銅像,均于1792年8月遭拆除,前者于1818年由著名藝術家按原樣重塑,后者于1825年以仿制石雕取代。巴黎旺多姆廣場上立于1699年的路易十四騎馬像同樣于1792年8月遭拆除,后來,拿破侖為紀念他本人的戰功,用在戰場上繳獲的槍炮鑄造了“旺多姆柱”,立于廣場,取代路易十四騎馬像。勝利廣場上的路易十四全身銅像于1792年被融化后,雕像上的銅飾則被盧浮宮收藏,其基座于1810年被一尊赤裸的將軍像占據,不久因為“有傷風化”,將軍塑像被融化,用來鑄造新橋上的亨利四世像,而原基座上1822年又塑起一尊新的路易十四騎馬雕像。

    從1870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法國社會似乎著迷于樹立人物紀念青銅雕塑,許多公共捐款都被用來鑄像。在二戰法國被德軍占領期間,巴黎許多人物銅像被德軍拆除,尤其是紀念一戰期間英雄人物的銅像,經融化后用于修筑防御工事。1941年11月維希傀儡政權向全國頒發法令,要求拆除“無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的雕像,并以30法郎一公斤銅的價格進行收購,巴黎各區還成立了專門委員會,制定拆除目標。當時巴黎有百座雕像遭到拆除,只有帝王將相雕像和烈士紀念碑得以幸免。在法國解放后,只有少量被拆除的雕像被復制和重立,多數逐漸被現代雕塑作品所取代。 

民眾評差要移走

    巴黎的雕塑是法國城市雕塑的一個縮影。不僅在巴黎,在其他法國城市,雕塑也歷經了篩選和淘汰,折射了法國歷史上不同時代的審美與時尚變遷,記錄著社會政治風潮的洶涌起落與變幻。

    據媒體報道,就在7月23日,位于法國布列塔尼半島的坎佩爾市以“過于性感”為由,移除了一尊高2.6米的瑪莉安娜像。為迎接8月8日該市解放日的慶祝活動,這尊頭戴弗里吉亞帽、象征共和國并代表法國女性的人物半身塑像于7月中旬在市政府大廳陳列,作者為當地一位女藝術家。觀眾普遍認為,該雕塑表現手法過于超前,尤其是雕像的厚嘴唇和赤裸的豐胸與傳統的瑪莉安娜形象相差太遠,非常不恰當,應當從市政府大廳移走。無獨有偶,在法國北部重鎮里爾市,市政府里安放的一尊瑪莉安娜雕像也因“過于豐滿”,廣受民眾指責,不久前被迫移除。

    (本報巴黎7月30日電 本報駐巴黎記者 梁曉華)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4-07-31)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