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茲別克斯坦這片廣袤的土地,曾是絲綢之路上的金色通道,以撒馬爾罕為中心的帖木兒帝國,一度影響整個世界的歷史走向。今天,在陸地絲綢之路衰落數百年之后,這里正煥發新的生機,重新贏得全世界的關注。
8月11日,我們離開宏偉的撒馬爾罕,到達童話城市布哈拉。在布哈拉做了短暫的停留之后,第二天我們又驅車460公里穿越克孜勒庫姆沙漠(意為紅沙漠),來到古城希瓦。14日起,我們從努庫斯出發,驅車1400多公里穿過紅沙漠,到達哈薩克斯坦邊境。我們用了七天時間,穿越烏茲別克斯坦全境。
這幾天,網上可以找到的中文資料也越來越少,城市里幾乎沒有中文標識。
烏茲別克斯坦的地形和地貌很像我國的甘肅省,呈東南、西北狹長走向,東部植被豐富,往西則多沙漠綠洲。撒馬爾罕和布哈拉之間,植被豐茂,桑樹很多,路兩邊種的是棉花和玉米。而從布哈拉到希瓦,則基本上是沙漠。但在希瓦周邊,我們卻驚奇地看到了大片水稻,這里雖然在沙漠腹地,卻水量充沛。離開希瓦不久,我們又重新陷入茫茫的戈壁沙漠之中。此情此景,仿佛是二十多天前在河西走廊的重演。
除了相似的地理風貌,這里與中國的文化景觀完全不同,河西走廊是一條佛教東進的大通道,這一帶則是伊斯蘭文化醞釀發展的中心。布哈拉的標志性建筑是一座高達40多米的宣禮塔,它的周圍有著保存完整的神學院、清真寺和大巴扎,“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的傳說就發生在這里,除了阿里巴巴,當地人堅信阿凡提的故事也發生在這里,城中有一座他騎著毛驢的巨大銅像。
希瓦古城是一座綠洲城市,老城規模不大,長700米,寬400米,但城墻和城市建筑卻都保存得非常完整,這里就是我們歷史書上經常看到的“花剌子模”居住地。在金庸的著作《射雕英雄傳》里,郭靖幫助鐵木真攻打的就是這座城池。13日一早,記者登上高大的希瓦古城墻,看到城外是車水馬龍的現代化城市,城內則是一片密密麻麻的土墻,人們隨意睡在大街上,一點也不為安全擔憂。
得益于老城新城分開發展的思路,這幾個城市的原始風貌,都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在這幾座城市穿梭,記者感受最深的就是這里無愧于“舊世界橫斷面”的名聲。站在古城的街頭,眼前的景物仿佛在歷史中凝固,只要將汽車換成駱駝,就能瞬間穿越時光回到過去。
100年前,西方探險家們來到這里,用現代化的人文、地理和社會學概念,重新定義了這條道路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并一直影響至今。今天,我們走在這條路上,感到熟悉又陌生。這里因其長久封閉而凝聚著火熱的能量,有待更多的絲路商人去開發,也有待更多的中國人來感受它的魅力。(本報阿特勞8月17日電 本報記者 周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