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易學,從江戶時代(1601—1867年)開始以來,在義理、象數及占卜研究方面都有豐碩成果。日本學者較早關注來知德《周易集注》,所藏此書刊本有33種,甚至還刊刻此書〔如日本享保九年(1724年)刊刻的《周易集注》24卷12冊〕。日本學人對來氏易學的研究,有黑田粱洲《周易集注雜記》(藏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中村五兵衛《周易集注抄》(藏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以及濱久雄《明代來知德易學及其影響》(載《東洋研究》第186號,大東文化大學,2012年)一文。韓國所藏來知德《周易集注》10余種,而朝鮮沒有刊本,但朝鮮的學者尤其是性理學研究者非常關注來氏易學,正如李裕元(1814—1888年)在《林下筆記·卜筮之書》中說:“從古龜蓍之卜,湜權輿于《周易》,而《易》之為解,其門不一。彖、象之外,有焦易、京房、來易矣。說者謂善通來易,可以盡千古人物,此辭近于夸誕,而惟易林最神。”可以說對來易是一邊熱心閱讀,一邊嚴厲批評。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日本學者 白井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