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和紙上畫的和紙製做過程
【大公報訊】據共同社、《中央日報》27日消息:朝鮮傳統樂曲《阿里郎》與日本手漉和紙技術正式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將與中國崑曲、日本歌伎等文化并列。
《阿里郎》是朝鮮半島的民歌,但由于韓國和朝鮮分裂,兩地的《阿里郎》略有不同,韓國的《阿里郎》早在2012年時就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如今朝鮮的《阿里郎》也在今年正式列入名單,也是朝鮮第一次入非遺名單。一般人對于朝鮮《阿里郎》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近十萬人的體操表演,傳統民謠配上浩大的表演場面,每年都吸引許多觀光客。
日本手漉和紙包含“石州半紙”、“本美濃紙”及“細川紙”,該技術也正式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日本手漉和紙技術則是以楮(桑科屬的植物)為原料,用手漉方式製作紙張,日本文化廳今年將“石州半紙”、“本美濃紙”及“細川紙”整合,以“和紙 日本手漉和紙技術”為名申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能夠成功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定感到非常高興。
同批入選非遺的還有印度傳統銅器工藝、布隆迪皇家鼓樂祭祀舞蹈、保加利亞傳統地毯製作工藝等。關于中國彝族火把節,由保護非遺政府間委員會組建、負責項目評估的輔助機構認為,其申請材料有待補充完善,此次暫未被列入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