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際 >> 瀏覽文章

澳大利亞嚴苛出入境限制為文物上雙保險

2016/3/14 9:19:38 點擊數: 【字體:

  2014年,澳大利亞將兩尊印度教神像歸還給印度。其中一件神像《舞者濕婆》是澳大利亞國家美術館于2008年從美國紐約古董交易商處購得,美術館當時支付了500萬美元;另外一件神像《濕婆雌雄同體像》系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美術館購買的文物。這一事件雖然給這兩家公立美術館的聲譽蒙上了陰影,但澳大利亞尊重國際公約、尊重文物原屬國人民感情的做法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2015年3月,澳大利亞政府又將其繳獲的一尊中國清代觀音石像歸還中國,澳大利亞總檢察長兼藝術部部長喬治·布蘭迪斯親往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向大使馬朝旭移交了該件文物。
 
  澳大利亞十分重視保護本國文物,制定了嚴苛的文物出境限制措施;同時,澳大利亞又是非法文物的主要流向國之一,對于入境的非法文物,一經發現并核實,澳大利亞政府即予以沒收并主動歸還給原屬國。從立法、監管、鑒定、執法到支持機構,澳大利亞擁有一套完整的文物保護體系。
 
  立法執法
 
  澳大利亞承認、接受聯合國1970年頒布的《關于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并在其框架下于1986年頒布了《可移動文化遺產法案》,于1987年頒布了《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條例》。
 
  澳大利亞藝術部是可移動文化遺產的監管部門,藝術部部長還可根據需要任命特別巡視員,對條例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澳大利亞聯邦警察局及各州、領地警察局的警官都被視為巡視員。澳大利亞海關與邊境保護署承擔著偵查、發現文物非法出入境的重任,聯邦警察局在必要的情況下,配合其他政府部門,對非法出入境文物展開調查和收繳。
 
  出境管理
 
  為限制珍貴文物出境,《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編制了一個《國家文化遺產管控清單》,供執法部門參照執行。該清單分為9個部分,每一部分對應一個類別文物,描述了每一件特定文物成為國家保護文物的標準。該清單將保護文物劃分為兩大出口類別,即A類——不可出境文物,B類——需要依據《可移動文化遺產法案》獲取許可方可出境的文物。
 
  A類文物都是澳大利亞重要的歷史物品。清單中規定的文物包括:澳大利亞軍人獲頒的維多利亞十字勛章、奈德·凱利1880年在維多利亞格林羅旺一役中所穿過的盔甲,還有許多澳大利亞土著人用過的物品,如宗教禮儀用品、土著人遺骸、巖畫、木雕等。
 
  B類文物對澳大利亞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在獲得官方許可后方可出境。其主要分類有:澳大利亞土著居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遺產類、考古學類、化石與隕石類、藝術品與裝飾品類、文獻遺產類等。
 
  《可移動文化遺產法案》對部分文化遺產實施出境許可證制度,那些被限制出境的文化遺產被稱為“受保護的文物”。根據該法案,試圖非法將受保護的文物運出國境者,一旦抓獲將受到嚴懲,除沒收文物外,還可處以高達20萬澳元的罰款或獲刑5年。不過,澳大利亞政府表示,對于重要的文化遺產實施出境限制,并非為了限制文化遺產正常、合法交易,也并不影響個人在澳大利亞境內擁有和出售文化遺產的權利。
 
  那么,要將文物合法地運出國門,應該履行怎樣的手續呢?首先,當事人需要提出書面申請。申請需提交給一位或多位專家進行鑒定,鑒定結果提交給國家文化遺產委員會,該委員會再據此向藝術部建議是否發放出境許可。最后,藝術部部長就是否發放出境許可證作出最后決定,也可在發放許可證時加入附加條件,如臨時出境文物的時限等。
 
  澳大利亞主要收藏機構,如國家美術館、國家博物館等,可申請通用許可證,但僅限于B類文物。此類機構首先須向藝術部部長提出申請,藝術部部長會請國家文化遺產委員會提出意見,并最后決定是否發放該通用許可證。通用許可證持有機構無須為每件出入境文物提出申請,但須每年向藝術部提交出入境文物的數目與清單,說明每一件文物出入境的詳細狀況、出入境理由與日期等。
 
  在澳大利亞,貨運代理商也有責任防止保護文物流出國境。代理商需確保承運物品具備相應的出境許可;否則,一旦發生文物流失的情況,將遭到起訴。
 
  入境管理
 
  根據《可移動文化遺產法案》,澳大利亞對外國文化遺產也實施保護。對非法從原屬國運入澳大利亞的文化遺產,原屬國政府一經發現,即可向澳大利亞政府提出歸還請求。本文開篇時提到的兩尊印度教神像,均是印度政府發現后通過外交交涉促成歸還的。
 
  澳大利亞政府提醒本國公民,個人在境外購買文物時須確保物品合法,且銷售方公正透明。政府提醒本國旅游者,如有購買文物的打算,在出國旅行前最好向目標國駐澳大利亞使領館了解該國文物入境時是否需要相應許可證。如無許可證,則將在進入澳大利亞海關時被扣留。
 
  非法將他國文物運入澳大利亞境內的當事人,將面臨重罰,包括沒收文物、罰款乃至刑拘。澳大利亞法律將文物走私視作重大國際犯罪,當事人即使不從原屬國直接購得某一文物,也須了解該件文物歷史,確保其不受某一國文物保護(上文提及的印度神像即為從第三國購入)。
 
  對于通過其他國家入境澳大利亞的文物,如對原屬國具有重要價值,通常需要原屬國為其核發出境證明。一些在原屬國被掠劫、盜掘的文物,在進入澳大利亞境內時,澳大利亞有責任將其扣留直至歸還給原屬國。據了解,2015年3月歸還給中國的觀音像,就是2013年澳大利亞海關在一個入境包裹中發現的。在近年的執法案例中,澳大利亞海關截獲的非法入境文物原屬國除上文提到的中國和印度外,還有阿根廷、柬埔寨、埃及、希臘、印度尼西亞、約旦、馬來西亞、新西蘭、菲律賓、西班牙等。
 
  此外,澳大利亞政府鼓勵遺失海外的澳大利亞“受保護的文物”入境展出和銷售,并向其擁有者提供文物免出入境許可待遇。
 
  支持機構
 
  澳大利亞國家文化遺產委員會是由藝術部部長根據《可移動文化遺產法案》條款任命的顧問機構,該委員會在《可移動文化遺產法案》、《國家文化遺產管控清單》、國家文化遺產專項資金的執行與管理方面對藝術部部長提供顧問咨詢服務。
 
  該委員會由10名成員組成,分別為4名收藏機構代表、1名由土著人事務部部長指定的代表(須是土著或托雷斯海峽島民)、1名大學代表、4名在澳大利亞文化遺產領域富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士。委員會成員就是否向澳大利亞受保護文物核發出境許可、審核國家文化遺產專項資金申請材料等方面向藝術部部長提供建議。
 
  委員會受理所有的出境文物申請。收到出境申請后,委員會即向一名或多名鑒定師提供相關文物的詳盡資料以供鑒定。委員會有一份鑒定師名錄,他們來自不同機構,但都免費提供專業服務,鑒定師的義務工作為《可移動文化遺產法案》的實施提供了保障。鑒定師的報告呈交國家文化遺產委員會后,委員會再形成意見匯報給藝術部部長。自2014年7月起,澳大利亞政府開始向鑒定師提供每份申請250澳元的象征性酬勞。
 
  澳大利亞政府還設立了國家文化遺產專項資金,為收藏機構提供資助,以購入那些未能獲發出境許可的文物,確保那些有價值的文物能夠留在澳大利亞境內,供專家研究并讓全體國民欣賞。該資金總額為每年50萬澳元,各類收藏機構均可申請,如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檔案館等。大量國家級、州級文化機構,非營利性文化機構均得到過該專項的資助,私立機構所獲得的資金總額占到30%以上。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