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走一條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

2016/4/13 10:31:31 點擊數: 【字體:

  本報北京4月12日電(記者李韻)12日下午,國家文物局召開貫徹落實全國文物工作會議精神座談會。11位文博行業的專家代表結合各自的工作實際,暢談了學習體會,對貫徹和落實好整個文物工作,提出了意見和建議。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出席并講話。

  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針對性,對做好新時期文物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在保護上,要全面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力度。

  與會者對文物工作在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中的支撐作用提出了各自的見解。故宮博物院黨委書記紀天斌認為,“文物事業的作用不局限于文化領域”,對于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94歲高齡的文保專家謝辰生說:“文化是根,是魂;斷了根,沒了魂,民族就完了。”

  針對文物保護中的社會參與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說:“提倡社會參與,可以利用多種社會資源投入到文物保護與利用,做一些政府一時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提倡社會參與,可以讓更多的民眾有機會體驗和認知文化遺產的內在價值,提高保護意識,增加共享文物保護成果的自覺與認同。提倡社會參與,還可以暢通民情民意的渠道,形成群眾對文物保護的監督,影響政府行為。”他同時表示:“目前在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問題上,理論上沒有障礙,制度上尚有不足,尤為缺少的是積極而又廣泛的實踐。”

  雅昌文化集團副董事長何曼玲認為,文物的消失和毀損,是不可回避的問題。數字化技術服務是對文博機構藏品和包括建筑在內的文物資源進行科學全面采集、注入和保存,從而實現對文物最大限度的保護,最大限度發揮藏品和文物的價值。

  針對如何讓文物“活起來”這一問題,雒樹剛說,今后要針對博物館藏品資源和展陳空間的不平衡,完善館際交流機制,通過巡展借展等方式,提高藏品展出率,喚醒沉睡的館藏文物;針對現代信息傳播技術的升級換代,探索在“互聯網+”大數據背景下文物利用的新手段,實施“互聯網+中華文明”行動計劃,開發更多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產品和服務,促進文化消費;針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大力發展文博創意產業。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副館長黃振春也表示,要充分發揮博物館在文物保護和利用中的獨特作用。博物館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中國夢的天然陣地和重要窗口,要積極舉辦展覽,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服務,大力發展文博創意產業,豐富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廣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