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是集體接見,后來使館臨時通知,習近平主席要單獨接見考古人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在塔什干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
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烏茲別克斯坦期間接見了考古工作者代表。王巍身在其列。他表示,習近平重視中烏兩國的考古合作,重視不同文明間的交流與對話,這正是古絲綢之路的精神內涵所在。
3年前,習近平主席首次訪問塔什干,并在卡里莫夫總統陪同下參觀了歷史名城撒馬爾罕。3年后,習近平訪問了擁有“中亞城市博物館”和“絲綢之路上的活化石”之稱的歷史文化名城布哈拉。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與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11年簽署合作協議,對烏茲別克斯坦明鐵佩古城遺址進行聯合發掘。該遺址位于張騫當年出使西域的折返之地。
王巍分析說,中國在中亞地區進行考古有獨特的優勢,除了擁有世界上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以外,還擁有豐富的挖掘經驗,其中得天獨厚的是“該地區國家和中國在歷史上聯系緊密,中文文獻中有豐富的相關資料”。
王巍告訴記者,在不久前上合組織成員國文化部長會議上,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國家的文化部長就與中國進行聯合考古表現出很大興趣,“他們找到我,希望能夠進行合作”。實際上,王巍的考古團隊已嘗試與印度、埃及等文明古國展開此類合作。
王巍說,我們近幾年通過與其他國家的交流合作,對世界對自身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走出去’使我們發現中國的一些理念、技術和設備都已是世界領先水平,中國考古應該有也完全可以建立和擁有學術自信。”
王巍透露,目前已對明鐵佩遺址進行了5次挖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考古資料。其城址形狀是方形,與該地區一般的圓形城址不同,這很可能是受到了中國的影響。再過一段時間,整個考古工作將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