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工業遺址如何成為城市活力之源

2017/10/24 16:23:25 點擊數: 【字體:

  上周,“2017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開幕,豐富多樣的展覽將持續3個月,免費向市民開放。其中,主展場所在的建筑由曾經亞洲最大的糧倉――民生碼頭8萬噸筒倉改建而成。
 
  由于黃浦江岸線產業轉型、工業外遷等原因,民生碼頭曾一度淡出人們視野。但如今,作為濱水空間的一部分、黃浦江兩岸45公里岸線公共空間貫通重要的節點,這里即將成為浦東文化藝術的新地標。借此藝術季,工業遺產也展現了新的生機。
 
  在世界各地,城市工業遺址適應時代變化、煥發新活力的案例并不少,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鋼鐵廠成“百變”公園,別有一番風味
 
  北杜伊斯堡景觀公園位于德國魯爾區的杜伊斯堡市北部,總占地面積2.3平方公里,利用原梅德里希鋼鐵廠的遺跡建成。該廠于1903年投產,本是高產量的鋼鐵企業,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在1987年正式關閉。隨后,將其拆除還是保留成為了城市管理者面臨的選擇。
 
  最終,城市選擇對這個工業遺跡予以保留,并賦予其新的功能,在景觀美學意義和生態特質上加以強化。1989年,北萊因威斯特法倫州政府機構在房地產基金的支持下購買了鋼鐵廠的用地,組建了開發公司;杜伊斯堡市則調整了規劃,將用地性質轉化為公園用地。這樣,該工廠改造項目就被納入到“國際建筑展埃姆舍公園”計劃“綠色框架”主題下的景觀公園系統中。1991年彼得・拉茲事務所提出的“后工業景觀”設計方案獲得了青睞。經過3年的改造,1994年夏,公園首次對公眾開放,好評如潮。
 
  近年來,北杜伊斯堡景觀公園因突出工業文化的價值、注重對廢棄工業場地及設施保護與利用而被譽為后工業景觀公園的經典范例。
 
  首先,整體廠區采用了“博物館模式”保留改造。設計師對各種由煉鋼高爐、煤氣儲罐、車間廠房、礦石料倉等獨立工業設施進行全面保護,結合區域內的鐵路、道路、水渠、綠地等開放空間,保留了鋼鐵廠的整體面貌。這一做法向公眾呈現了工業生產的綜合形象,映射了工廠的發展歷史進程,便于其日后作為工業技術與文化的巨型博物館,開展具有科普教育意義的活動和展覽。
 
  其次,對于廠區中心的煤氣儲罐和料倉花園,設計師進行了“體育休閑活動模式”的改造。其中,潛水愛好者獲得了煤氣儲罐的“使用權”,向氣罐內注入2萬立方米的水后,將它改造成了當時歐洲最大的人工潛水中心,成為了潛水愛好者們的“圣地”。而原來貯存礦石和焦炭的料倉,則被更新改造為能容納攀巖、展覽等綜合活動的場所。料倉的頂部設計成縱橫交錯的網格狀步行道,與舊鐵路系統改造成的“鐵路園”的高架步道系統位于同一標高,構成園區的步道系統。此外,設計師還在“料倉花園”的北側設計了專供兒童游戲的滑梯、繩索等設施,給兒童開辟活動空間。
 
  另外,原來廠區內的中心動力站、鼓風機房綜合體、1號高爐鑄造車間則變身為多功能綜合活動中心。中心動力站作為廠內原先最大的建筑物被改造成多功能大廳,用于舉辦國際性的展覽、會議、音樂會等大型公共活動。具有“新浪漫主義”風格的拱形窗和墻身裝飾的鼓風機房綜合體也被改造成為舉辦藝術、文化活動的場所,德國一些公司尤其喜歡在那里舉行慶典和產品發布會。其中的原鼓風機房更是被魯爾區政府相中,成為舉辦魯爾區每三年一次的慶典的專用劇場。1號高爐的鑄造車間被局部改造為擁有1100個活動座位的夏季露天影劇院的舞臺,露天場地上加建了輕鋼支架玻璃棚后,變成了舉辦音樂節的絕佳場地。
 
  可以說,通過對場地上各種工業設施的綜合利用,景觀公園不再是冷冰冰的“鋼鐵森林”,一下子離市民生活近了許多。相比于其他自然公園,人們在這個精心設計的工業遺址休閑游覽、看表演、參加體育運動,更是別有一番趣味。
 
  以文化為招牌,港口助力重塑城市形象
 
  阿爾伯特港是英國利物浦地區最大的港口,在19世紀中后期,該工業區曾為英國海上貿易作出重要的貢獻。但19世紀末期開始,英國海上貿易衰退,制造業經濟逐步轉移到交通更為發達的地區。伴隨著制造業水平下滑、城市居民外移、新型產業升級等諸多社會問題,原有的阿爾伯特工業區范圍內的失業率不斷上升。不過,20世紀80年代開始,英國政府開始正視工業遺址的保護和開發,阿爾伯特有了新的機遇。
 
  隨后,政府“牽線搭橋”,學者積極探討,市民大力支持,專門成立的發展公司負責改造運營,阿爾伯特港開始重新煥發活力。各方一致認同,工業遺產再利用的重要問題是去研究歷史建筑新時期的新功能,也就是說,要與時代特色相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工業遺產的價值。由此,阿爾伯特港主打文化牌,借由老工業區的歷史與背景,融入利物浦的文化與藝術,形成了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文化創意園區。
 
  第一步,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價值。原先的船塢D區被改造為默西塞德海事博物館,于1980年對外開放。博物館有四層,收藏了許多關于移民、二次大戰和造船業歷史的展品,用大量圖片生動地講述了利物浦的航海歷史故事。此后,這里定期會舉行主題展覽,吸引更多海內外游客。2007年,海事博物館的第四層里設立了國際奴役制度博物館,大膽向人們展示歷史上的利物浦在奴隸三角貿易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時展示了非洲、南美、美國、加勒比和西歐的奴隸制度和販奴貿易,引起了一定的轟動。
 
  其次,引入新的文化產業置換原有功能。依靠引入重量級的博物館與美術館,阿爾伯特港得以真正意義上實現復興。1988年,負責港口改造的發展公司通過與英國著名的泰特藝術集團合作,在阿爾伯特船塢C區設立泰特利物浦藝術館,由此極大地提升了船塢區的藝術品質。泰特利物浦藝術館的舊房改造,也給后來入駐的展館提供了優秀的藍本。世界知名的“甲殼蟲樂隊”紀念館、格林納達電視臺等一批具有利物浦特色的文化產業的入駐也提升了阿爾伯特港文化旅游形象,使其更具活力。
 
  除了對建筑外立面進行修復和保存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具有阿爾伯特工業建筑特色的改造。例如,將船塢原有的泵站改造為泵站酒店,高聳的煙囪和塔樓為賓客帶來別樣的工業氛圍住宿體驗。原美泰玩具港的廠房內部改造中,則未對廠房內墻重新處理,而是讓兒童游樂空間的主題與工業建筑的氣氛相呼應,使火車軌道、游樂管道等設施融入原有的工廠氛圍。“甲殼蟲樂隊”紀念館利用原有的船艙結構改造為簡易的舞臺,只對部分吊頂與燈光系統進行重新布置,但是對內部功能流線進行了重新組織安排,便于日后的市民活動。在泰特美術館的廠房改造中,建筑師通過隔墻的布置和樓板的改動,組織展覽空間,加長了參觀流線,使其符合新的展覽需求,并對其餐飲區進行簡單改造,創造舒適的餐飲環境。
 
  隨著工業遺產保護意識的不斷提升,這些年來,利物浦政府將阿爾伯特港的保護范圍逐漸擴大,將歷史船塢保護范圍擴大到商業中心區域,將歷史街區與現代城市功能有機地結合到一起,為塑造利物浦城市形象提供更好的條件。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解放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